南京市竹山中学

在适性课堂中成长

发表日期:2011/11/7 15:40:26 阅读数:2304

在适性课堂中成长

­­­——参加全国著名教学流派“同课异构”专场展示课评比活动感想

夏小梅

    2011年10月20日~22日,我有幸代表竹山中学参加了在成都中和中学举办的全国著名教学流派“同课异构”专场展示课评比活动,并获得了一等奖。此次活动由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发展事业部主办,由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承办。

    回来的这段日子,一直想动笔将比赛的经历及感想记录下来,但总是“欲说还休”,因为应该总结的东西太多了,有种无从说起的感觉。直到昨晚我看了一个大学生电影节颁奖典礼,典礼上获奖演员的获奖感言,无一例外的说了一通感谢的话,搁在以往,我都会一笑置之,但这次听这些获奖演员的发言,我没有感到好笑,而是觉得他们的感谢都是由衷的。因为我通过这次参赛,和这些获奖演员一样感同身受,不管作为一个主演也好,一位编剧也好,还是导演也好,每份成绩取得的背后,都有许多人的支持。如果说,这次上课的成绩还算不错的话,那么这份成绩是完全归功于学校全体同仁的,它凝聚了我们全体领导和老师的力量和智慧,而我只是竹中的一名光荣的代表。所以我要真诚的对所有帮助过我的学校领导和英语学科的同仁们说一声谢谢: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感谢教研员李晓星老师对我的指导,感谢我们的英语组,感谢雷丽萍、邰龙梅、王晓蓉等老师!许多老师在课下对我的课都给出了宝贵的建议,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和有益的指导,让我又一次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快乐。最令我感动的就是我的师傅——雷丽萍老师,雷老师带初三,事情很多但是为了让我更好的上好课,她一遍遍的帮我改教案,一遍遍的对我进行指导,像一位亲切的大姐,从试上就一直陪在我身边,每听一遍,都会认真记下每一个细节,一结束就和我沟通,一次次帮我修改,一次次给我鼓励。

    回忆整个准备的经历,很苦、很累但很快乐。得知参加这次活动是在暑假里,但真正知道课题还是在比赛前的20天,而准备参赛的课题并不是我们南京用的牛津英语,而是人教版教材。从寻找教材、到熟悉教材,从设计教案到四次借班试上,其实从备战的第一天起,自己就开始慢慢得到收获。自己的教案不完备,同组的老师(也包括使用人教版教材的浙江安吉的叶萍老师和西湖区汤教研员)集思广益,让我吸取了很多好的经验,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自己的语言不够简练,就尝试灵活贯通运用实用的教学用语。自己课堂操控性不够科学,就总结试上的经验做到收放自如。通过一点一点的学习、总结,让自己的课一点点完美起来。

    20号上午,我们一行四人,由百家湖中学宗美芳校长带队,来到了成都中和中学。前一天组委会在中和中学召开了本次学术年会开幕式,本次活动主要是由来自上海、南京、河北、北京、山东、四川等100多所兄弟学校,1000多名教育界同仁参会,分别代表全国三大教学流派,开设展示课,同台演绎课堂,并由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同步观课、现场议课、结合课例深入研讨。三大教学流派是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当代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尝试教育”,以及上海市教育功臣、特级校长刘京海的“成功教育”。我是代表其中的“尝试教育”,参加“同课异构”专场展示课,同学科的不仅有初中的教师参加,也有高中的教师参加。

    在简单的用餐之后,我就投入了与上课学生的互动中了。在班主任的帮忙下,我把学生分了小组。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学生们对于我这个南京来的老师充满了好奇,对我所说的小组合作的适性课堂模式更是充满了期待,参与的热情很高,但是他们从没有用过这种模式上过,刚刚组建的小组没有很高的凝聚力。要想让第二天的课上出我期望的效果,还需花精力培训和建设。好在一同前去的徐晓清主任很有经验,她和我一起带学生进行了一个教室外的热身活动,之后学生很快就有了初步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加上她给孩子们带去的精美雨花石以及我和孩子们的激励约定,他们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就紧紧团在了一起,这个时候我知道该是我和孩子们进入英语课的时候了,也就是指导他们进行预习。有了之前的热身活动和培训,学生的预习就有了目标。我充分利用了下午的有限时间,给学生指导,分配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为他们的课堂展示做好准备。

    20日上午进行“同题异构”现场课评比,我们英语课选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以晚会为话题。我上的是第一节课上课,第一节课有利有弊。优势是:如果本节课上得精彩能够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劣势是:时间比较紧迫,没有准备的余地。课堂上将我校的“适性”课堂体现在了“老师激情的引入、学生大胆地展示、小组热烈地辩论”之中,也将友善用脑的一些理念融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小组PK的环节中,54个的孩子都举起了他们的小手,并一齐喊着“let me try! Let me try!”这是我没有料到的,没想的孩子们参与的热情在课堂进行到了后期还那么高,从在场听课老师的表情我也看出来了,他们也很惊讶!后来我把机会给了前面展示机会少的小组,令我再次没想到的是,这一轮展示完,孩子们都一齐鼓掌,为他们的同伴鼓掌!为这种课堂鼓掌!我当时真的很感动。上完课后,我立刻又和这个班的孩子见面,沟通了解他们上课的感受。所有的孩子都一齐回答我:Happy! 获得了课堂优胜的小组,他们兴奋地相互击掌祝贺,其他小组也懂得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后来我统计了一下,课堂上的所有的预习、合作、展示、点评的加分一共是150几分,也就是在这节课上平均每人有三次得到展示和关注的机会,我想这应该就是高效课堂!

课后评委、专家进行了点评:

    1.对于本节课的课堂目标的达成进行了重新设计:即基本每小组一个任务,且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很高。

    2.对于学生的课本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将原有的教材删减、增加,精心编制了导学案,让学生一节课要“干什么”非常明确。

    3.教学方法非常有效:充分利用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加强学生合作的意识。

    4.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把握非常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真的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活跃,知识在小组展示和小组之间的辩论、对抗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和提高。

    在反思中进步,在课改中成长。纵观我个人的从教经历,最大的感慨就是:课堂确需改革,学习常伴快乐。适性课堂追求的是给学生、教师带来更多的成长和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在适性课堂探索中,我们不会一帆风顺,只要坚持探索,尊重自我,关注生命,勇于展示,适性课堂中孩子们成功和喜悦的笑脸,定会充满课堂,传遍竹山中学,传向祖国四方!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竹山中学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