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竹山中学中学“体育、艺术、科技2+2+1计划”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教育部《体育、艺术、科技“2+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落实《南京市中小学生才艺拓展计划》和《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计划》,推动我校阳光体育运动、艺术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艺术素质和科技素养,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开展“体育、艺术、科技2+2+1计划”工作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为宗旨,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艺术兴趣为目的,以掌握运动方法和艺术、科技技能为根本。倡导“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的运动理念,让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和全面发展;倡导“我欣赏、我创造、我展示、我成功”的艺术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融入活动,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一学生都幸福地成长。通过3~5年的努力,将我校打造成参与面广、水平较高、设施完备的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2个体育特长、1个艺术特长和1个科技特长,真正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目标:
1、构建体、艺、科技校本课程体系。
结合我校实际,将科技、体育、音乐与美术相结合,构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融通的体育、艺术、科技校本课程体系。
2、选择体、艺、科技活动项目。
(1)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体、艺活动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学生体育、艺术素养修炼,培养学生审美意识,陶冶学生艺术、体育情操、科技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形成学校特色项目。初一踢毽子、初二呼啦圈、初三跳绳,全体学生参加,在学校大课间进行整体推进、普及。
3、建设优秀特色教师队伍。以学校体艺特色学校创建为契机,建设一支有创造性的,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教师队伍。
4、打造学校“体、艺、科技教育”品牌。
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优化艺术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整合。开展好书法、绘画、音乐、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培养体、艺特色学生,以兴趣小组带动其他学生进步,努力打造“体艺教育”品牌。
三、实施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本校的现有资源和学生状况,发挥传统项目优势开展创建活动。
2、适应性原则。开展的体育、艺术和科技活动必须适应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有利于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普及性的原则。广泛开展课内外体育教育、艺术和科技活动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一项艺术技能和一项科技能力。
4、全面性原则。摆正体育、艺术课堂教学与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的关系,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学生身体协调发展,防止为创建体育、艺术和科技特色学校而造成体育、艺术课堂和科技教学的单一化。
5、以人为本原则。开展体育、艺术和科技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坚持以育人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注意加强相关体育、艺术知识和体育、艺术、科技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艺术和科技文化和氛围。
四、项目选择:
本着以生为本,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素质特点和学校特色师资优势,通过课程设置、活动推广,兴趣小组提高等形式开展我校“青奥体育、艺术2+2计划”工作。
1.体育
首选项目:初一踢毽子、初二呼啦圈、初三跳绳
任选项目:乒乓球 、篮球 、围棋、象棋
2.艺术
首选项目:初一初二初三 书法
任选项目:书画 、合唱 、 立体纸雕、手工制作、舞蹈队
3.科技
首选项目:初一初二初三 电脑动画制作
任选项目:航模、手工制作、机器人、科技小报制作
五、组织机构:
1、学校体卫艺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秦邦成
副组长:夏乾冬
成 员:吕建红 史俊 赵章荣 周 国 王 芳
2.特色辅导教师:
(1)体育教育小组辅导教师:夏志花(踢毽子)、阚雪玲(呼啦圈)、戎敏(跳绳)、孔德礼(乒乓球)、陈维胜(围棋)、倪劲松(篮球)
(2)艺术教育小组辅导教师:王芳(负责合唱)、吴竞(负责舞蹈)、周国(负责立体纸雕) 、肖莉(负责书画)
(3)科技教育小组辅导教师:史俊(负责电脑动画制作)、徐辉(负责金钥匙科技大赛辅导)、陈雪蕾(负责手工科技制作)、杨宝春(负责机器人)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2月-3月)
(1)开展前期调研,确定学校体、艺特色项目。
(2)建立学生体、艺、科技特色档案,落实参与教师。
(3)制定实施方案,进行人员分工,落实研究任务。
(4)开展创建宣传,学习相关理论,奠定研究基础。
(5)成立体艺兴趣小组,创编校本教材。
2、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6年6月)
(1)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落实特色活动各个环节。
(2)开足开齐国家规定体艺课程,构建体、艺、科技校本课程体系。
(3)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活动。
(4)落实体育大课间,推广、普及踢毽子、呼啦圈、跳绳跳绳,形成学校特色项目。
(5)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优化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整合。
(6)项目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总结。
3、总结阶段(2016年9月)
汇总整理各阶段的成果资料,进行体育、艺术、科技性教育成果总结汇报活动。
七、工作措施:
(一)实施三项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高度重视“体育、艺术、科技“2+2+1计划”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创建体育、艺术和科技特色学校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创建校园文化,全面建设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将创建活动纳入学校管理之中,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评选先进班级的参考内容。要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全面开创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竞赛有成绩、社会有影响的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新局面。学校德育处负责牵头、组织、落实创建活动;体育组、艺术组教师要各负其职,认真开展特色项目的训练与辅导;后勤处要尽力做好服务工作,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
2、强化教师培训。
组织体艺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加强体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根据工作的需要,适时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参观、了解信息,掌握研究动态。积极为特色教师创设施展特长的平台;健全机构,形成艺术教育科研网络;外聘内兼,壮大艺术和科技教育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支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体育、艺术教育骨干的师资队伍。
3、完善设施设备。
完善的设施、充足的器材是实现学校体育、艺术和科技目标的物质基础,也是“体育、艺术、科技“2+2+1”工作开展的基本保证。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依托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投入资金,增购设备。学校要不断改善场地和设施,添置配备必要的器材,保证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制定好艺术、科技教育场地、器材、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到借还登记,精心使用,严格管理。
(二)、夯实三种途径。
1、开设校本课程,实施普及推广。
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艺术和科技类课程。在完成教育部安排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将学校特色项目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并发挥学校体、艺教育优势,积极开发体育、艺术和科技校本必修课程课程、选修课程,做到专时专用,讲究实效。
另外,注重把审美教育渗透于其它各学科教学之中,利用大课间普及、推广初一踢毽子、初二呼啦圈、初三跳绳等团体体育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引导学生开展互帮互学,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分层分类辅导,力求学生人人会做简单的运动项目动作,人人具备所选项目的简单技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在活动中充满快乐。
2、开展丰富活动,搭建展示平台。
发展校园文化,活跃校园生活,为学生搭建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使艺术苗子脱颖而出构筑平台。坚持每年5月举办一次艺术节,每年11月举办一次体育科技节,为学生施展其艺术才华提供舞台;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引领学生边学边练,以练促赛,以赛促练。通过体育游戏、竞赛,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审美和创新能力。
3、建立体、艺社团,培养体艺特长生。
成立学校体育、艺术和科技社团,各班成立体育、剪纸、合唱、绘画、科技等各种兴趣小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艺科技活动,组织学生自主选择活动项目。社团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对象、教师“四落实”,计划、内容、组织、讲课、检查、考评“六到位”,努力做到校有特色、班有特点、生有特长。
同时,将艺术科技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带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辟展室展示,向社会汇报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成果,参加地方组织的文艺活动,把学校艺术科技教育推向社会。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