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竹山中学

竹山中学适性课堂成果展示活动成功举行

发表日期:2017/4/10 0:00:00 阅读数:2899

  

    草长莺飞四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4月6日,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南京市前瞻性项目暨江宁区个性化课堂——竹山中学适性课堂成果展示活动”现场会如期举行。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教科所、江宁区教科室主办,竹山中学承办,活动邀请南京市基础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科研专家现场点评指导。

    竹山中学的适性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走过10个年头,在摸索实践中,竹山中学提出“致力于学生思维力生长的适性课堂”理念。思维力是学生发展的核心能力,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要素。初中阶段是人思维发展过程的黄金时期,基于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现状,以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力生长为策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自然性、人性和社会性的课堂。

    构建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小组组织、“一案三单” ( “一案”,即老师课前编制的“课堂问题学思案”;“三单”,即“问题发现生成单”、“问题展示解决单”、“问题拓展训练单” )为抓手,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的适性课堂。

    适性课堂是通过特定的课堂结构来落实学生思维力生长的核心目标。课堂结构:①依据学情调查,科学组建团队;②基于学情分析,巧设计学思单;③以前置性学习,发现提出问题;④合作探究点评,生成解决问题;⑤梳理巩固提升,延伸拓展问题(见下图)。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学生通过问题经历前置学习研究(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对学)、学生课堂展示(群学),课后拓展问题探究(研学),在此过程中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力生长,也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建立以“主动学习,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在这次活动中,竹山中学开设全学科展示课,全方位、多角度呈现适性课堂的成果,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学习方式,问题生成、交流、拓展的渐进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中引导、激励、评价的全新教师角色,得到听课专家及教师的高度评价。笪校长随后做了适性课堂的专题报告,从“为什么进行适性课堂教学改革”、“适性课堂的内涵是什么”、“适性课堂的实践路径”、“适性课堂的成果”四个角度,全面解读了适性课堂。笪校长的报告始终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以问题为抓手,形成学生思维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追求。

    在评课环节,特级教师张爱平说,竹山中学适性课堂呈现的师生、生生、师生与教材的对话,是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特级教师李爱云也评价道,竹山中学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市教科所沈曙虹副所长就“理想的课堂品质”,谈到“他律与自为的统一”、“求真与求善的统一”、“师本与生本的统一”、“现实与未来的统一”,对适性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市教科所肖林元所长做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竹山中学适性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并强调理想课堂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的课堂,是着眼于学生会学习的课堂,是注重学生品德修养培育的课堂。这既是对适性课堂的认可,也对我校适性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努力前行的方向。

    著名教育家华应龙曾经这样说道:“最好的学习不是求知,而是求不知。一个好课堂是要把不会的问题教会,还要把会的教不会。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他有不知道的,才好奇,才想知道。教育是一个不断容错、试错的过程。”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孩子学习的自由,让孩子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是竹山中学适性课堂的不懈追求。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竹山中学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