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作文教学专题研讨暨南京市伏荣超工作室教研活动圆满结束
2017年12月7日下午,以“新教材、新理念、新探索”为指导思想的“三新”作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在南京市竹山中学圆满结束。此次活动是南京市伏荣超工作室承担的教研活动,围绕着初中作文教学开设了两堂公开课及两场专题讲座。
入冬后的气温持续走低,竹山中学初二五班的教室里却座无虚席,十分热闹。年轻活泼的徐腊梅老师的公开课《让记叙文语言“靓”起来》在这里拉开序幕。徐老师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围绕着题眼“忙碌”,把一个简单的段落变成了一篇600字的作文。学生们的语言被调动起来了,忙碌的奶奶会做哪些事,具体的细节又该如何描写,原本害怕上作文课的孩子们都主动展示自己的想法。学生间互相点评又成为课堂一个亮点,点评者瞬间化身小老师,自信满满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堂还给了学生,他们热烈讨论着,提笔疾书着,老师则细心观察着,不断从学生们的展示中提炼技巧。一节课结束,黑板上居然整齐地展示了那么多让记叙文语言“靓”起来的技巧,同学们自然收获满满。
南师附中新城中学的王林老师的公开课《跟着课文学写作系列之文似看山不喜平》别有一番趣味。整堂课以游戏为主线,老师带领学生们打怪练习技能,着实让初一十九班的孩子们兴奋起来。王老师的设计幽默风趣而又生动睿智,充分抓住了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带着学生们走进熟知的课文,去捡拾一项项技能,进而又走进一篇篇习作,化理论为实践,让技能为己用。课堂上孩子们的小手一直高高举起,这趟打怪之旅无疑是很成功的。王林老师别出心裁的设计让作文课活了起来,原本学生们都知道的作文情节要曲折生动,被老师以“矛盾”的方式重新解读,理解更加深刻。跟着课文学写作,写作变得轻松简单了。
两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生动有趣,两位资深教师的讲座也给本次教研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华校隽老师的专题讲座《谈初中生写作能力的习得》,围绕着“习得”二字展开,可以说是从具体方法论的角度给老师今后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对于如何帮助学生习得,华老师从给出示例、增加数量、形成序列、激发兴趣四个方面具体展开,详细地阐释了“习得”的操作方法。因习而得,在不断学习、不断重复地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是执教者需要践行的,也是教师们可以帮助学生们有所得的重要途径。华老师的对初中生写作能力习得的解读,从考试需要的角度上升到社会日常需要及今后发展的高度,让在座老师们获益匪浅,了解习得的特点,正确把握习得的具体方法,我们的写作教学又多了一条具体清晰的道路。
特级教师潘森云老师做了最后的教学点评,对两位年轻教师徐腊梅老师和王林老师执教的公开课进行了细致的评价。接着潘老师从课本资源和学情需要的角度开展微讲座,给老师们明确了写作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一是课本资源,继课本中的经典名篇,可以成为写作教学的很好的范例,在这些经典名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收获写作的技巧。二是实际学情,即基于新课标、新教材本身的要求及规定,再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点拨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熟练掌握,再加以新理念的指导和运用,教师的写作教学会变得更加生动,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得以提升。
江苏省特级教师伏荣超老师一一进行了总结,
“三新”作文教学专题活动的开展,是在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的道路上的新的探索,它给各位一线教师们的写作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的活力,相信“三新”作文教学在教研的道路上一定会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