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小岗村
——记安徽铜都双语学校学习之行
2009年第一场雪还未待消融,我随同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以及部分行政人员在学校笪校长的率领下一行26人,赶赴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交流。在此之前听说该校是安徽省的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仅用9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了安徽省民办教育的领跑者之一。在“真民办”纷纷倒闭的今天,该校竟然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教学质量高、生源不用愁、社会赞誉高的教育奇迹,真是令人惊叹!然而这个“奇迹”又全是由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教师们创造的,更让我觉得真不可思议!带着无限的期待和对教改中的种种问题的困惑和思考,我们竹中一行人走进了这所学校。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铜都双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小岗村”,“经营课堂、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醒目标语,原来这里正进行着是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那么这里的“高效课堂”究竟是怎样的呢?两天里,我们看了、听了、并作了相互交流探讨,让我们如沐春风,暂时忘却了积雪正消所释放出的自然界的阵阵寒意。
一、我看到了“高效课堂”丰厚的展现
1.浓厚的校园文化
百年古木、树林、奇石、曲径、假山、百米连廊等点缀着整个校园,其中四块大石头上分别书写有“朴”“诚”“坚”“少年中国说”并附有诠释,百米连廊的柱子则贴满了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标语、上沿也写满了英语单词及英汉对照名句。
特色标语布满整个校园:“弘扬自治显人本,德育自治促和谐”,“力争人人过关”“自主自治,共创和谐”“激励参与的课堂是最有魅力的课堂”“爱满天下、以德育人”。
班级文化扮靓每一个教室:班级目标、班务论坛、自治管理论坛、提醒师生的醒目语句、别具匠心的小组文化。
响亮的口号响彻校园上空:学生们在做操后、饭后、午睡后,都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进入各自班级。
师生在这种氛围里生活、学习、工作,感情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引领,管理也就成了自觉的自我管理。
2.精致的日导学稿
讲学稿、导学案我也看过不少,但铜都日导学稿可以说是取二者之精华,可以用“精致”来形容,其内容大致包括统一题头、自研课设计、展示课设计、日训练课设计、日培辅安排、日学习反思、教师寄语等组成。其中自研课设计和展示课设计中的问题结构图的形式,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整体的感性认识。导学过程问题设计层层铺垫、并且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时间控制。老师每一节课针对各班的具体情况都有一份预设活动方案,其中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有老师说:“我们的双语日导学稿是架设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的路线图,是课堂教学的航标。”
有学生说:“日导学稿,让我们知道每堂课、每天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了,它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3.灵动的有效课堂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模块是课堂的构成,教室里拆除了讲台,代之以师生同处一个水平面的布局,并改“一个面向”(面向讲台)的方向序列为根据学生展示需要而可以随时调整的“多个面向”,由一块教学专用的黑板而增至两块大黑板,同时还在新型课桌上增设了可供每位学生课堂展示的展示板。在这里,教师可以平等地穿行于课间方阵中,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不见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更多地呈现出“互动式”、“发动式”教学场景,教师的引导点拔、追问诱思、调控服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并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独立自学、小组合作、集中展示创设了情境氛围。在这里,学生可随机调整自己的课堂姿态,如独立自学时,坐姿端正,紧张投入;小组讨论时,可站可坐可走动,可参与到别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课堂场景。但无论怎样的姿态,课堂上均要求学生遵循规范,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听,聚精会神,静心倾心;说,落落大方,条理清楚;读,字正腔圆,入情入境;写,美观工整,快捷清晰。
一位曾多次参观洋思、杜郎口等学校的中学校长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吸纳了洋思、杜郎口两所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既有洋思课堂的紧张有序,又具杜郎口课堂的生动活泼,每一堂课教师均能着眼参与度、自由度、亲和度,营造互动展示情景,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实在的校本科研
以“校本科研”为载体,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核心,大力开展校本科研活动,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的以反思为前提、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平等互动为特征的校本教研制度,如《新课堂人人达标实施条例》、《学科长微型科研实施条例》、《新课堂质控督评制度》、《教师互访互学相互研讨听课制》、《同级同科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等,其中,互动反思式教师业务论坛,已成为该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用校本科研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带着新课堂实践中的感悟和问题进行对话交流,用集体智慧弥补个人在能力方面的不足,这就是该校面向教师经营的“高效课堂”。铜都双语学校之所以胆敢把教学质量的提升寄希望于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的教师队伍,就在于这种“高效课堂”的成功。
二、我听到了“高效课堂”背后的故事
在汪兴益校长作了题为《高效课堂,通往幸福教育的罗马大道》的报告
1. 执著的追求
九年前,铜都双语学校创立之初也像其他民办学校一样以优厚的待遇,广聘名师,渴揽人才,以期形成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可结果却遭到了惨败!最后“双语人”发现问题出在“课堂”。为了这个“课堂”,他们曾经多次去洋思、杜郎口、东庐等课改名校求经,曾遍访国内、国外知名学校,有时一待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双语人”用九年时间在不断沉思、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终于探索出一条能解决民办教育诸多困扰的突破口——经营新课堂,走上了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之路。
2.扎实的培训
在教师培训上,学校与教师面对面展开交流,毫无保留地将学校教育理念传达给每个教师,并用现场教研和课堂示范教学,引领年轻教师成长。学校对新上岗的教师都要进行岗位业务培训,让他们看新课堂导学设计,听校本科研专题讲座,参加听课、评课,研究和实践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通过学校新课堂督评“101”式达标课方可上岗。学期中间,学校还面对全体教师,多层面开展“新课堂”推动活动,如“领导上观摩课”、“学科长上示范课”、“全员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过关课”、“名师上展示课”等,要求教师严格按新课堂模式授课,并按照新课堂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进行评课,自评要实事求是,互评要开诚布公,点评要一针见血,从而使教师在“新课堂”的土壤上开花结果。同时,学校还坚持开展“一帮一结对”的“青蓝工程”活动,实施“导师带教、合作教学”,引导青年教师成才。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修改、完善、提高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水平,形成教学风格,从而与新课程、新课堂一起成长。
“在铜都双语,不只是工作,更是培训。今天的‘双语’也许还不能给我们提供令人羡慕的经济待遇,但却能给我们全新的教育理念、前沿的教学实践,这些是我们职业生涯里的最宝贵的财富。”一位老师的肺腑之言代表着一群“双语人”共同的心声。
3.独特的课型
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自主导学式课是该校的五种独特课型, 自研课型包括晨读、阅读课、预习课、自练课、英语活动课等类别,每一类别均有明确的时段安排、达标要求、导学方式、检测手段。展示课型按“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新课堂三大板块设计和运行。训练课型导学流程设计为:做题、反馈、讲解、归纳、拓展。编制训练题,规定时间完成,小组批阅或教师批阅,收集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精讲,进而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培辅课型在整个导学过程中,不可忽视教师的一个重要主导作用,就是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遗漏进行更正或补缺。反思课分为日反思、周反思和月反思,科任教师每月安排一节“自主反思课”。组织学生从课堂上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态度、思维发展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
4.科学的监控
有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到双语学校后没多长时间就发生了变化,不只是学习成绩提高了,更主要的是知道自己该怎么学了。”而专家说:“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节质量预控体系,是教育教学的效率、效益原则课改中的体现,它使教学过程形成了可控性、可操作性、标准化、精细化的体系。”
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节”学科质量预控体系,主要由五个环节策略组成:一是在课前准备阶段,以周前预习和日前预习为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探求的过程中完成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二是在课堂导学阶段,以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为方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合理安排“学”、“教”、“练”,积极引导,提高课时效益。三是在课后训练阶段,以晨读、课外阅读、日日清检测、大自习自练等为方式,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适当拓展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知识巩固,实现“知能转换”和“知能并举”。四是在课后培辅阶段,以自主反思、个别培辅、集中培辅等为方式,以“面向全体,尊重个体”为原则,做好培优辅差。五是在课后检效阶段,以单元自测、周清过关检测、培辅绩效月验收、月度考核验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定和结果性评定。
5.可喜的成绩
正是基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形成,铜都双语学校短短数年硕果累结,已呈名校风范。学校所在地铜陵是均衡教育全国先进典型,基础教育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然而就在这样的一个教育强市,该校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考神话”:该校连续多年中考毕业率、合格率达100%,省、市级示范高中达线比率、单科各项成绩指标均居全市前列,人均总分超过全市同级学校一百多分。最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个曾经让家长担忧甚至失望的孩子,在铜都双语学校焕发出蓬勃的希望,并一步步走向成功,而承担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却是一群初涉教坛的青涩青年。高效课堂——为打造师资助力,为学生成长助飞。
三、我悟到了“高效课堂”真正的魅力
一次次深刻的反思,一场场正面的争锋,一次次痛定思痛的抉择,一场场敢为人先的探索,年轻的铜都双语学校以难得的清醒和勇气,开始了理性的思考和实践。当外部“移植”和“输血”遭遇“瓶颈”时,他们开始打造自己的“造血”机制,以内涵求发展。当学习名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一种“跟风”现象时,他们博采众长,结合自身,构建起自己的独特的课堂导学模式,创建起“高效课堂”的雏形。于是,成效越来越明显,愿景越来越明朗,铜都双语学校终于找到了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是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最主要发生在课堂上,谁经营了课堂,谁就可能撬动教育的支点。铜都双语学校所思所做的正是如此。
我鲜明地感受到:铜都双语学校“高效课堂”的课改理念和行动研究已走在了中国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其教育实践的万里征程,是教学改革的“破冰”之旅,是民办教育“突围”之路。从某种意义说,“双语人”以敢为人先的“小岗村”的姿态吹响了教学改革的号角,其一块块教改实验田,带着双语人火热的激情,浸透着泥土的芳香,闪现着晶莹的汗滴,镌刻着“双语”的痕迹,朝我们迎面而来,让我感动不已,又唏嘘不已。
最后我以该校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