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竹山中学

赴英培训给我的感触与思考

发表日期:2009/12/26 9:54:08 阅读数:2355

赴英培训给我的感触与思考

 

 

今年的7月2日至30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厅和英国苏曼教育国际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化学骨干教师赴英培训。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英国的教育系统、英国的化学教学、中英教育教学比较研究、英国的文化、教育、习俗和英国的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此期间还走进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实践。

这次英国之行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自然环境——绿化覆盖率高;环境洁净;空气质量高。

社会环境——比较和谐安定;在细节中体现人文关怀;公民素质(公众场合秩序井然)较高。

通过考察及与各方面的广泛交流,我对英国的校园文化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英国教育的“以人为本对我们的感触最深。

感触之一:“每个孩子都重要

英国政府于2003年颁布了《每个孩子都重要:为孩子而改变》(Every Child Matters: Change for Children)的绿皮书,“每个孩子都重要也是我们在英国培训期间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每位孩子都重要”的理念就是:协调所有的服务部门,使得每个孩子都得到所需的帮助和支持,确保青少年工作达到五大目标:保持健康(Be Healthy)、保证安全(Stay Safe)、愉快成长 (Enjoy and Achieve)、有所贡献(Mak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保障经济 (Achieve Economic Well-being)

回味:

①健康: 享有身体及精神上的健康, 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安全: 受到保护, 不会受到伤害和漠视;

③快乐、成功:享有最大的生活乐趣, 并掌握各项技能, 为成年后的生活做好准备;

④做出积极贡献: 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事务,不会做出反社会及违反法律的行为;

⑤得到经济保障: 不因经济无保障而无法充分发挥潜能。

以人为本”在学校教育中就是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在英国的学校里,坚持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理念贯彻得比较到位,可以说已经落实到了每一个方面。

(一)有教无类

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有了“有教无类的思想,但今日英国的“有教无类政策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对特殊学生的关爱。

奇汉姆社区小学:一智障儿童的家长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特殊学校去读书。奇汉姆社区小学接受了这位儿童,学校专门安排一名员工照顾这位儿童。三年过去了,这位儿童有了进步。

的确,对英国几所学校的参观考察,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从校长到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育教学的具体行动中都具有一种对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和生命价值关爱的意识。

二是融合政策。

在英国,学校和教师必须为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论性别、种族、宗教信仰、身心状况和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英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种民族差异、语言差异、家庭差异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为了确保所有孩子都能平等而优质的教育,教育行政部门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这项工作,并有专门的经费和相应的教师来实现这一工作目标。

奇汉姆社区小学:500个学生,98%外国学生,28种语言,40%免费午餐,教育效果超过政府要求的4级。

协调相关服务部门,使得每个孩子都得到所需的帮助和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学习并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因材施教

一、小班化教学。

我们参观过的所有学校,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每个班的学生都不超过30人,通常是十几、二十人,为的是使教师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同时,我们发现英国中小学教室里的座位设置也较为随意,少数高年级的座位一律面向讲台,大部分的座位是按多边形分组设置的,目的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相互帮助,有利于教师的辅导;教师通常不是十分严肃地站在前面讲课,而是较为随和地坐着,或站在学生中间,或跪在地上(英国中小学的教室都铺有地毯)辅导,师生关系十分融洽。

二、分层教学。

通常情况下,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是按学生的该科学习能力和水平分成三个层次:有天赋的学生、能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上课实行走班制,即能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到不同的教室上课。

三、个别辅导。

英国的中小学,都坚持教师和助教同时进班上课,教师在上课,助教可以在教室里辅导,也可以把几个学生安排在其它地方个别答疑,应该说有效地照顾到了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

四、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充分体现对个别教育的重视。

英国的中小学通常对每个年级和每个班级订有整体性教学计划,整体计划规定了学生必修课程的门类、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和辅导教师还要负责为每位孩子制订个体教学计划。

五、采用不同的教材。

圣保罗中学同一年级,高水平难度、一般水平难度和低水平难度的三种不同教材。奇汉姆社区小学教师自己编写教材,发给学生。

感触之二:注重教育引导工作

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举世闻名,他们待人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在剑桥、伦敦等地,我们瞻仰过科学大师诞生之地,寻觅了英国现代文明的发展轨迹,观赏了到处存在的一块块绿荫草地。然而,当我们每次都顺畅地穿行在狭窄的道路上从未见到交通警察,也从未见到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时,不禁要问,人们在自由环境下的高度自觉性和他们普遍存在的绅士风度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一、借助宗教教育进行道德教育和引导。

英国的一些重要教育法均明确规定所有学校必须开设宗教教育课,学校道德教育的宗教性是极富特色的。宗教课较注重传授一些基本的、各教派共同具有的宗教知识,而不是单独传授某教派的观点;较注重阐述人生、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开设公民教育课进行道德教育和引导。

没有班主任。

英国的公民教育课程有统一的大纲,内容分为民主与公正、公民的责任、社区与自我身份的确认三大部分。公民教育课的教材内容生动、联系实际,符合青少年发展特点;课堂教学也并非干巴巴的说教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注重学生的参与,并以小组、社团、学生会为单位开展活动,引导学生以质疑、挑战的目光去了解公民的基本条件,培养学生民主、开放的意识和观察、分析道德问题的能力以及体谅他人、为他人着想的道德价值观。

三、注重个人仪表、社交礼仪、个人品行的教育与引导。

感触之三:事事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一)实用而温馨的校舍与布置

英国的中小学校园普遍是开放式的,绿化带代替了围墙和栅栏,没有门卫,更没有特设的校门。但学校的环境建设却颇具匠心:校舍色彩简洁明快,整洁柔实的绿草地与精心栽培的树木交相辉映;走廊里,有行为规则解读的图片与文字说明,有师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照片,有学生的作品展示,温馨亮丽。

在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都设置了专门的教师休息室,里面有沙发、茶几、全套不锈钢厨具,摆放了免费的咖啡、茶水和点心,并且休息室连接着星级宾馆水准的洗手间。教师们课间都乐于来到教师休息室闲聊交流,舒缓工作压力,感受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英国政府把教育当作全社会的事情,要求有关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单位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提供各种支持与帮助。我们看到许多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场所都免费向学生和市民开放。

(二)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与团队精神

英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很注重探究活动的设计安排,通过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寓教以乐。

长期在这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下的学生,自然做事十分开放,敢想敢干,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认为“只要不被禁止,就可以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们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也不像我国学生那么关注问题的答案、关注他人的看法,对问题不但有自己的见解,而且特别注重科学论证,注重在探究中寻找答案。所以,他们成功的机会也相对较多。

(三)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关注的是学生人格的尊严、潜能的激发、个性的张扬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内省和反思,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激发学习的激情,使他们富有朝气和活力。

    当然,我们考擦学习的目的是学习一些好的方面,正如我们去评价一节课(有优有劣)。英国的教育自有它的国力、发达的经济基础和根生缔固的教育传统息息相关。当前我校正在进行的高效课堂改革、校园班级精神文化的深层次建设与英国的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竹山中学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