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中学召开现代化初中建设项目推进会
2018年10月18日,在这个丹桂飘香的秋日,竹山中学召开现代化初中建设项目推进会议。
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南京市首批现代化初中建设立项学校,教科室主持了“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初中生前置性学习效能的行动研究”建设项目。并确定初一年级语数外三个学科及部分班级作为试点,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此次会议系项目研究的中期交流汇报,学校邀请江苏教育学院周龙军教授现场指导,项目负责人黄秀旺副校长、教科室孔祥胜主任,以及项目组实验教师与会。
会议首先由孔主任通报了项目研究的进展,前期学校依托周龙军教授团队,征订了语数外数字化学习稿、微课视频,开展了有效试点,学校智慧校园平台也为前置性学习研究,提供了部分学习资源。初步搭建了前置性学习研究的平台,学生前置性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呈现。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课堂的结构有待统一,二是学习资源不够丰富,三是教师评价策略需要指导。
随后黄校对项目开展情况,做了补充强调。黄校从背景、意义、实施三个关键词谈起,项目研究是基于南京市初中现代化创建这一大背景,学校被立项建设初中是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对我校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深化的需要,更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此项目的意义在于学校层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教师层面,把项目作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同时也是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实施要求,黄校强调,先要学习理论,然后尝试(小步子)+外出学习;思考前置性学习与现在的《学思案》的关系;抓住关键,学习前移,认识互联网在此项目的作用。总而言之,后期的研究计划实施,还是着眼于小步迈进,稳扎稳打,力求初见成效。
最后,周龙军教授就实验教师关心的问题,为大家做了专业指导。他理论结合实际,谈了以下观点:
一,此项目研究很有意义,致力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符合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二,此项目研究应着眼在课前,落脚在课堂,巩固在课后,形成三位一体的学习过程;
三,此项目研究在开展过程中,应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多观摩,多学习,寻找借力的高层次平台。
此次项目推进会,与会实验老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期的研究困惑,明确了后续研究的方向,为实验取得预期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