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竹山中学语文组学思案研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赢发展,针对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重训练、轻思维,重统一、轻学科,重程序、轻变化等弊端,在本着主体性、探究性、实用性、发展性原则基础之上,特对导学案进行修正。保留导学案编写过程中的优点,加大凸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职而后特点,特拟定南京市竹山中学语文组学思案工作方案。
二、组织机构
总体负责协调:赵有明
具体负责协调:潘森云
成员:李雪芬 张明亮 窦芸芸 常 娟 谢之惠 陈 亮 任翠玉
祁永玲 杨 梅 韦 敏 周 俊 殷小娟 茅 燕
张开梅 潘森云 孔祥胜 孙振坤 王 蜜 杨桂兰
三、具体安排
初一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张明亮) 课时:三周
1、阅读方法指导课:如何做好圈点批注。
2、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第16课 社戏
4、第7课 最后一课
5、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并反馈
6、第3课 丑小鸭
7、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二单元(谢之惠) 课时:一周半
8、第4课 诗两首
9、第6课 黄河颂
10、第28课 华南虎
11、第8课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12、第9课 土地的誓言
以上5课合并为三课时,主要进行朗读指导及训练
13、综合性学习:爱国诗朗诵(以黄河为主题)
第三单元(窦芸芸) 课时:两周半
14、第11课 邓稼先
15、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6、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17、第14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8、主题学习:人物画廊一篇文本
19、写作指导:人物
第四单元(常娟) 课时:两周半
20、第17课 安塞腰鼓
21、第18课 竹影
22、第19课 观舞记
23、主题学习:文化艺术一篇文本
24、综合性学习 戏曲大舞台
第五单元(任翠玉) 课时:一周半
25、第21课 伟大的悲剧
26、第22课 在沙漠中心
27、第23课 登上地球之巅
28、第24课 真正的英雄
以上三课合并为一课时
29、主题学习:探险类的文本两篇
30、综合性学习 漫话探险
第六单元(陈亮) 课时:两周
31、第26课 猫
32、第27课 斑羚飞渡
33、第29课 马 马的世界
34、主题学习:关于动物的文本一篇
35、写作指导:我与动物的故事
第七单元(李雪芬) 课时:三周
35、第5课 伤仲永
36、第10课 木兰诗
37、第15课 孙权劝学
38、第20课 口技
39、第25课 短文两篇
40、第30课 狼
复核人: 张爱玲 方杰
初二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编制人 茅燕 课时:三周
精读:《藤野先生》《再塑生命》
补充:师恩难忘专题
略读:《我的母亲》《列夫 托尔斯泰》《我的第一本书》
补充:母爱专题(与综合性学习结合)
推荐阅读:《名人传》 寒假前布置任务
第二单元 :编制人 杨梅 课时:二周
《荷叶 母亲》《金色花》导入
精读:《雪》 《海燕》
略读:《短文两篇》《海燕》《组歌》
补充:散文诗表现手法(写作指导)
寻觅春天的足迹
第五单元 :编制人 周俊 课时:三周
精读:《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
《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
补充:课外小古文专题
古诗苑漫步
第三单元 :编制人 殷小娟 课时:二周
精读:《敬畏自然》
阅读练习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
《大雁归来》《喂——出来》
补充:科海泛舟
第四单元:编制人 韦敏 课时:三周
精读:《云南的歌会》《吆喝》
略读:《端午的鸭蛋》《春酒》《俗世奇人》
补充:家乡素描
节日探源:中国现存的 传统的但已遗失的
国外的在中国流行的
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第六单元:编制人 祁永玲 课时:三周
精读:《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诗五首》
略读:《满井游记》
补充:对联专题:知识、名联、中考考点、各地景点名联
复核人:赵有明 史书华 任桂兰 宫笃美 李照东
九年级中考复习总编
1、生字词、成语
2、课内外古诗词
3、文言文实虚词归类
4、标点
5、病句
6、对联、仿写
7、图文转换
8、句子衔接与排序
9、新闻概括
10、语言的实际运用
11、地域文化特色
12、语文术语
13、记叙文阅读
14、说明文阅读
15、议论文阅读
16、文言文阅读
注:1、2、3由孙振坤负责
4、5、12由王蜜负责
6、7、8 由孔祥胜负责
9、10、11由杨桂兰负责
14、15由张开梅负责
13、16由潘森云负责
四、完成时间:本学期结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