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社团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进一步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加强我校精神文明与校园文化建设。选拔特长生和热爱音乐活动的学生,积极吸收中年级的新成员,充实合唱队人员组成,培养高素质的合唱队员,展示精彩的合唱风貌。
二、训练目的:
1、 通过严格的气息训练和不同的发声方法规范学生的声音,使学生的演唱水
平和演唱技巧得到提高。
2、 通过练唱中外合唱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 通过合唱姿态、舞蹈造型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4、 展示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合唱团成员组成及纪律:
以学校初一年级中有歌唱兴趣爱好的及歌唱的好、条件好的且自愿参加的学生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后,由老师进行考核并参考综合素质确定人数60人左右,确定若干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考勤,加强纪录学习情况,队员应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尊重艺术指导教师、积极、自觉、认真、准时参加合唱团的培训、排练与演出等各项集体活动。并保持教室清洁卫生,关门、关窗、关电源等工作。
四、团员现状分析:
为了适应童声合唱的要求,自上学期以来,招收了大批初一的学生,尽量吸收有合唱经验的、有基础的学生入团,目前:初一年级经过训练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经过上学期的规范训练,队员对合唱的概念及相关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合唱社团成员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只要认真训练,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和成绩。
五、训练措施
1、进一步实施科学规范的声音训练,确保合唱的质量和效果。
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好声音”的概念,加强演唱姿势和气息的训练,
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队员发出自然流畅、优美动听的声音。
2、加强合唱欣赏,培养合唱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协和,努力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合唱训练中,常让学生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
3、加强科学发声训练,激发合唱兴趣
合唱是以高位置的科学发声方法为基础的。在训练时,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气息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错误呼吸方法,采用他们能够理解并完全可以做到的方法进行练习。比如“像闻花”一样做深呼吸练习;用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另外,让学生将白声和有气息控制的高位置的声音进行比较、分析、鉴别,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别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特别是唱高音时,要求学生用假声带真声的方法来歌唱,切忌大喊大叫,因为这样不但会损坏声带,而且会破坏合唱的和谐性。在轻声歌唱时,要求注意音色、节奏、声部的和谐,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内心的歌唱。
4、科学正确的气息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如静坐练习、抽泣练习、闻花香练习来体会胸腹式呼吸法::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训练等。
5、重视发声训练
每节课根据学生的气息声音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弹跳有力的唱法训练等。
6、努力做到字正腔圆
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要用普通话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7、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先学低声部旋律。
六、具体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继续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这里面包括学生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等。因为声乐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抽象的、综合的艺术。教师边范唱边指导。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条件和发声特点采用“严格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并自然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
第二阶段:歌曲的排练及乐感培养。
在排练中,选用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中外合唱作品对合唱队进行音乐表现力的训练,使合唱做到力度、速度变化自如,各种不同情绪的表现准确,感情细腻,增强合唱作品的感染力。在本次训练的歌曲中加入了一首自行改编的歌曲作为我校的校歌,让队员们自己唱自己的歌,让队员们用自己的歌声尽情地表达自己对学校的情,对学校的爱。通过合唱欣赏课,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优秀合唱团和著名指挥家的演出实况录像,领略他们的高超技艺和指挥风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开阔学生的合唱指挥视野。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排练好一首歌曲,不仅有利于学生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第三阶段:积极参加演出比赛活动。
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区级、市级、校级等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合唱比赛与文艺演出活动,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向其他合唱团队学习,不断提高合唱演唱水平,使培养的学生和基础音乐教育结合的更紧密。
七、训练时间及地点:
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音乐教室)
八、具体的活动安排:
2月份:
1、声乐、合唱的基本功训练:练习连音、跳音、连跳音、高音等。
2、合唱排练(注意二声部的和谐,声音的统一。)
3月份:
1、气息的进一步训练,视唱曲的难度增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准水平。
2、歌曲的训练(略)。
4月份:
1、进行合唱歌曲的指导训练。
2、歌曲的训练(略)。
5月份:
1、音准、发生方法的强化训练。
2、继续排练歌曲(略)
6月份:
1、完整曲目的展示
2、活动小结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