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竹山中学第二学期第四周升旗仪式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有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如著名的治病种杏。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病情不严重的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植树造林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播下一颗绿色的种子,就撒下了一片五彩的期望。
升旗手介绍:本周的升旗仪式是由初二(19)班的曹涵哲、彭悦桐两位同学担任。班主任赵寒雪老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护旗手介绍:耿凡、周婉瑜、徐曼萁、陈弓
主讲人:杨亦妍、夏馨雨
演讲稿: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主题是“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同学们,当你清晨起来,呼吸着第一口清新空气,听着树林里声声清脆鸟叫的时候;当你在炎热的夏日,坐在浓密的树阴下,悠闲地乘凉的时候;当你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苍翠,山川、田野都散发着勃勃生机的时候,你是否感到无比的惬意和心旷神怡呢?如果是这样,那是因为那里的树木繁茂,是树木才给了我们这样的享受。
一棵棵青翠的树木,吸进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通过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供我们呼吸;一棵棵茂盛的树木,像一个个华盖,为我们遮荫蔽日;一棵棵挺拔的树木,组成一片片翠绿的海洋和鸟类栖息的天堂,昭示着生命的伟大和大自然的壮美!
我们的国家为了保护这样的环境,创立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中国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在该日,全国各地政府、机关、学校、公司会响应造林的号召,集中举行植树节仪式,从事植树活动。中国曾于1915年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最初由林学家凌道扬等创议设立,而后在1928年将植树节改为孙中山逝世的3月12日,以纪念革命先驱的植树造林愿望。这一设定被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沿用至今。此外,一些省市还根据当地的气候规律,规定了其它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传统典籍中虽然没有植树日的说法,但不乏种植柳树与鼓励种树的记载。晋代陶侃镇守武昌时,在当地遍植柳树,名为“官柳”。汉代太尉周亚夫在军营种植很多柳树,使军营从此得名“柳营”。相传由于隋代开通运河贯通南北,各处需要年年植树巩固河堤,柳树喜湿,又易成活,加之清明又是适宜植树的季节,隋炀帝曾号召全民种柳护堤,并赐以重赏柳宗元有诗云:“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说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插柳渐成风俗,并延续至今。这也成为近代植树节的传统源流之一。
但你可知,在我们呼吁着爱林、造林的同时,有些人却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以至于形成了沙尘暴、泥石流等可怕的、造成难以计量其危害的自然灾害。
砍树容易栽树难,植树造林任重道远。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还非常低,因此,我们植树造林的任务还异常艰巨。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繁荣的重任就要落在我们的肩上。为了让风沙乖乖低头,为了让百鸟翩翩起舞,为了祖国的明天更美好,为了在这块秀丽的土地上,我们能够世世代代生存繁衍下去,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植树造林的热潮!让我们形成一个共识,植树造林,造福人类,多栽树者光荣,乱砍树者耻辱。我们倡议: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时时处处爱护树木,和不爱护树木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让每一棵小树,在我们的呵护下,和我们一起茁壮成长。
我们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