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生物社团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中学阶段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旨在启发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来巩固、加深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技能。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各项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让学生多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
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科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性探究和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技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培养实践能力。加强生物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使之更加牢固的掌握最有用的与实际联系密切的知识。
3、利用网络了解生物科学的前延,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拓宽、加深生物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
4、利用视频资料的学习、讨论、交流等,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惜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动植物的情感。
5、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标本,让学生学会制作标本的基本方法,认识身边的常见植物,培养学生爱惜动植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6、让学生学会撰写生物科技小论文、绘制生物小报等。
三、活动原则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活动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
2.以实践活动为主。与课堂教学不同,课外活动以实践为主。
3.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生物学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需要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内容。如生物生长发育有季节性的特点,活动内容应抓住有利时机合理安排。
四、组织方式
1、自愿报名,资格审核,确定名单。
2、每4人一小组,组长担任教师助手,负责相关工作。
3、辅导教师:刘虹
五、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六、活动要求:
1、按时参加活动,不准无故缺席。
2、要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参加每次活动,活动中应仔细观察、思考,认真操作,并如实记录。
3、大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要有创造性。
4、每次活动要认真总结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七、活动安排: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
2、探究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3、认识校园植物,制作植物标本
4、设计制作树叶拓印环保袋
5、探究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
6、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结构
7、了解我国珍稀的植物,制作海报
8、显微镜观察叶的表皮细胞和表皮上的保卫细胞
9、制作叶脉书签
10、神奇的花朵变色实验
制定人:刘虹
时 间:2019年9月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