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 聆听师德好故事 争做“四有”好教师
-----竹山中学青年教师发展班新学期第一次活动纪实
南京市竹山中学 刘丹
2020年9月18日,伴随着明媚的阳光,南京市竹山中学青年教师发展班2班的教师们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次外出交流。本着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的目的,潘森云老师亲自带队,带领青年教师前往南外方山进行美丽校园参观、青年教师发展心得交流,聆听“南京教育好故事”。
一、青年教师发展交流
在去往南外方山的途中,潘老师组织两个班的青年教师进行了自我介绍,在路途中加深了彼此的情感交流。了解了各个老师的任职情况后,潘老师针对不同班级的状况给予了不同的教诲。3班新教师中有许多担任班主任一职,潘老师鼓励年轻教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重视班级管理,处理好与任课老师的关系。2班教师中有许多任职初三教学,潘老师教导年轻教师要专注教学,扎稳脚跟,勇担责任。同时,潘老师特别教诲青年教师,给予每一个同事应有的尊重,也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多听多看多学。
南外方山的孔老师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教师提供了几点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比如创建教师档案、记录教学痕迹、更新简历,其中也包括建立学生档案;创建教学组的档案;进行职业规划,为自己制定目标;养成自我反思的好习惯。至于教学,孔老师从课前准备以及上课两个方面为新教师指点迷津,课前准备一方面需要了解学生,另一方面需要了解教材,此外也要能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课堂上要关注教学框架结构、区分分化、形成评估与管理课堂。
二、美丽校园参观
竹山中学一行教师在南外方山分校胡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这个位于方山脚下的美丽的学校,感受到了南外方山分校浓厚的文化底蕴。
校园每个角落的设计安排都给予了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校园电子屏上“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图书馆顶上的世界地图,极具艺术美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宽敞共享的学习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交流平台;现代化的图书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让学生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
走进南外,仰视知识穹顶的建筑艺术,邂逅樱花大道的芬芳雅致,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两只优雅的黑天鹅,构成了学生课间生活里的一道道风景,也给学生提供了最好的写作素材。
三、“南京教育好故事”校园巡讲
随着巡讲团主持人激情洋溢的开场,“好故事”的分享正式开始!竹山中学青年教师发展班的教师们都沉浸在这些6位优秀教师动情的叙述中,并认真记录,接受精神的洗礼。
紫东实验学校的葛盛老师任职4年行程2000公里,书写10万字的家访记录,通过家访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最真实的需要。
雨花实验小学的夏小梅老师讲述了同校教师捂住自己的左耳,去倾听听力缺陷的孩子的世界,成为了彼此的“小耳朵”。
淳化中学的校长无论清晨夜晚、阴晴雨雪,都默默地守望学校的孩子,走遍校园每个角落,走进学生的家中,只为孩子更美好的未来。
南外的柳咏梅老师用其独特的教育方式,用文字记录下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编订成册,用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滋润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启发了每一个孩子的思维。
翠屏山小学的李兆慧老师用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面对特殊儿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将学生视为最美的星星。
二十九中的佘文萍老师始终做孩子最忠实的陪伴者,用她无私的爱,将生活中的黑暗变成了光明,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最后,南外方山分校书记对本次“好故事”叙述做了一个总结:“好故事”感人、化人、催人,给在座的教师们以引领与教化,并催发着教师们不断前进。之后又对今后的工作提了三点要求:教育要有情有义;教育要有板有眼;教育要有声有色。半天的交流学习中,潘老师及南外孔老师给予的建议,六位老师的感人故事在青年教师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何静老师在分享会后说:“我们有千千万万优秀的教师,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奉献,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品质,那就是爱学生、爱教育!”徐嫣然说:“教师的肩膀上扛着学生的现在和国家的未来,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教书育人,终身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