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洛结对共话教育 南北酬唱相拥未来
——记南京市竹山中学名师赴陕西洛南城关中学开展送教活动
秋意渐浓,寒风袭人。2019年10月24日,南京市竹山中学孙振坤主任、潘森云老师与徐艳老师历经六个多小时的舟车劳顿,不远千里来到了陕西省洛南县城关中学,应邀开展送教活动。在南京市江宁区与陕西省洛南县的跨区域结对帮扶项目中,竹山中学与城关中学结成了帮扶联谊学校。近两年来,两校交流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呈现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效果突出的特点。天气虽透着些许凉意,本次送教活动却始终洋溢着热烈的景象,一个个精彩的瞬间镌刻出竹山中学三位送教名师的智慧思想和大爱情怀。
10月25日,三位送教老师不顾昨日旅途疲倦,逆着寒风一早来到城关中学熟悉校园、走进学生,了解校情和学情。上午九点,语文和数学两节课同时进行展示。江苏省特级教师潘森云老师开设语文展示课《行路难(其一)》 ,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潘老师带领同学们溯源求索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内心深处知人论世。这节课设计新颖、活泼灵动,摇曳多姿,潘老师以“探究李白其人”为主线,从背、吟、读、写、唱五个角度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调动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的热情,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层层推进,渐至佳境。
潘老师设计的个读、齐读、悟读、范读等多层次、形式各异的诵读活动,使得整个读的环节贯穿课堂始终,并呈现出读得巧妙,读得扎实,读得生情的课堂气象,潘老师还将“读和写”有效结合,以诗意素描读写结合的方式,从寓情于景、运用典故、名言警句三个方面,对诗中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进行了深度解读,水到渠成地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让学生们领略到李白在才华横溢、豪放洒脱、热爱祖国山河等常规性的认知之外还有更真实具体的一面,展现出李白长安遭贬后理想抱负落空,心情由忧郁愁苦、挣扎彷徨、矛盾痛苦到逆境中积极乐观、奋发进取的风浪过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豪气干云,进一步激发起了学生由读一首诗到一个人再到整本书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获得思维、情感等的多向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最后,潘老师还借用央视《经典咏流传》中的歌曲演唱方式,现场和学生一起动情演唱了这首诗,身体力行地在传承弘扬着祖国传统文化,赢得了听课师生的阵阵掌声,也因此更加激发了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直至延伸到至课外去了解、发现更多不一样的李白气质、盛唐气象。课堂全过程有条不紊,高潮迭起,学生们带着任务与目的专注投入,大脑思维高速运转,课堂气氛活跃高涨。潘老师的个人范读和与学生的同唱诗歌更让听课老师感佩赞叹不已,“动口、动手、动脑、动情”的课堂画面,为洛南县城关中学及几百里以外赶来听课的老师们呈现出焕然一新、诗意盎然的风采面貌。
作为竹山中学、江宁教育的一面旗帜,潘老师以满腔的热忱坚守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岗位31个年头。课堂上,她是一个激情洋溢、目清心澈、活力四射、用生命在歌唱的人,已形成了“以情唤情、以情导学、以情促思”的情感教学风格。本次送教活动也体现了她作为区民盟盟员和政协委员的担当,积极履行义务和职责,送教到他乡,为民意奔走,为教育呐喊,凸显出一名教育人的责任、使命、情怀和担当。
同时段,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徐艳老师开设数学公开课《直线、射线、线段》。在回顾旧知后,徐老师运用阅兵仪式中的图片激发趣味,导入新课,贴近生活,新颖别致,从生活图形引入几何图形,从小学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自然过渡到中学内容,从实物中抽象出基本事实与数学概念,从不同的生活问题都能切入到数学问题,设计巧妙,层层深入,课堂重难点突出。
徐老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不断地鼓励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开拓思路,并推动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适时总结归纳,并给予展示。徐老师的课堂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整堂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擦出火花,焕发出提出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热火朝天外不失理性与认真。最后,徐老师还选取了例题及相关的巩固练习对本堂课的所学内容作以回顾检测,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下课之后,学生还纷纷向徐老师展示自己画图的成果,徐老师依旧耐心细致地一一纠正点评学生的作品。
徐老师的整节课基于逻辑和直观,建立概念体系。学生从图形、文字、符号等不同角度认识直线、射线与线段,在“看图说话”、“读句画图”等数学活动中逐步掌握基本技能,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数学概念。课堂各环节齐全,过渡自然流畅,师生互动自然平等,学生表达渐入佳境。徐老师语言严谨风趣,掌控课堂能力强,举重若轻,亲和可敬,在一节课中贯彻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以迁移于学习的方方面面,真正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两节课的听课现场,来学习的老师们都沉浸于精彩的课堂,享受着这场视觉、听觉和心灵的盛宴。他们时而奋笔疾书,记录精彩瞬间;时而蹙眉凝思,思索个中奥妙;时而会心微笑,似有所悟;时而随声应和,不能自已。每一位教师都神情专注,忘我地表露出赞叹之意,给予竹山中学的教师足够的尊重与赞可,在心中留下了反刍内化的回响,也跃跃欲试地想实践于自己的教学之中,以取得长足的进步。两节公开展示课均获得在场老师同仁的高度好评、啧啧赞叹。
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孙振坤主任就班级管理与级部发展做了精彩的讲述。讲座中,孙老师对于班集体文化的内涵、创建班集体文化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精准分析。他表示,班组文化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信念体系,是班级成员行动的路标和指明灯,也是班级成员行为的标尺和规范。他认为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综合素养,以德育为先,将文化深植入学生心中。创建班集体文化应当开发班集体文化的浅层面(班级的布置、班级卫生等),班集体文化的中层面(班集体制度文化、家校互动的形式、班干的设置与培养),班集体文化的深层面(精神文化)多层文化打造推进,同时将管理延伸至家庭,让班级与家庭管理同步推进,共同创建统一的班集体文化。
孙主任以大量鲜活的实例告诉老师们,没有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就没有生活的教育,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他引用余秋雨《秋雨时分》中关于文化一词的解读阐释了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引导创建集体人格。”谈到竹山中学的做法,让班主任团结起来组成班主任管理团队,大家一起研究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合力。
孙主任还向参会教师介绍了形式多样的课外评价方法与年级部管理的策略,通过统一理念、统一奖惩、统一课程使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他的讲座既有内涵,又妙趣横生,赢得了在场所有班主任的一阵阵掌声,给大家带来了鼓舞和信心。最后,他强调,教育不可缺规则,没有制度就没有约束,制度大于一切。“用情大于用理,规则胜于人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对待学生一定要用情,这情必须渗透到学生心里及学生家庭中,我们得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
孙振坤主任鲜活生动、轻松惬意的讲座让听讲教师如痴如醉,不知不觉,时间飞逝,两个小时倏忽而过,大家意犹未尽,忘记了时间,忘怀了自己,在接受中不断更新思想,在更新思想的过程中坚定了今后班级管理要走的路。讲座结束后,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对孙主任的礼赞,也是对南京竹山中学班级先进管理理念的认同和褒扬。
而让竹山中学三位送教教师称赞的是,洛南县城关中学校园整洁有序、领导老师热情主动,学生精神风貌齐整,待人文明有礼,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效率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学生能注意到送教老师的手上落了粉笔灰,主动递上纸巾给老师擦拭的细节,充满善意和美好。短短一个上午的两节课和一节讲座,洛南城关中学所体现出来的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师生们的待人接物之道,让竹山中学送教老师在寒凉之外感受到了股股情意、暖流和力量。
南京市竹山中学本次送教团队的送教活动,在学校鲍家银校长的高度重视关怀、学校王蜜副校长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向洛南城关中学及远道而来的参与学习的老师们较为全面的展示了我竹山中学的课堂教学和教育管理两大窗口,取得了圆满的效果、赢得了高度的肯定和热情的赞誉。和历次送教帮扶一样,这是一次心怀大爱、用情扶助、结对联谊、携手共进的教育行动。洛南县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们学习欲望强烈、收获满满当当。南京市江宁区的送教活动将一如既往地开展下去,洛南城关中学与我竹山中学两校将会一直携手积极实践,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教育的共生共长持久助力,同筑新的辉煌。
送教情谊山高水长,两校砥砺再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