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竹山中学

新时代文明实践 | 专家引领提升内涵 全校聚力深耕探索

发表日期:2020/6/13 14:32:13 阅读数:2871

专家引领提升内涵    全校聚力深耕探索

——南京市竹山中学省、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

2020610日,竹山中学省、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在历尽多日的酝酿后正式开题。学校荣幸地邀请了省规划办董林伟主任,市教科所左坤所长,教育资讯研究室李亚平主任以及区教科室汪圣龙主任和陈林静、衡其林副主任莅临指导。出席会议的还有竹山中学鲍家银校长、张忠副校长、殷德健副校长、王蜜副校长以及学校省市课题组成员。领导专家济济一堂,使得方室之内熠熠生辉,一场思想的盛宴即将拉开帷幕。

此次论证会主要围绕竹山中学省级规划课题“致力于学生思维力生长的适性课堂深化研究”和市级规划课题“基于移动端下的初中生成长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研究”进行研讨论证。

734c6d81792e7d3bfab59ac748d37fc

c391e361f9ad514f259b589d3cb9f3c

会议在李亚平主任的主持下,首先由鲍家银校长致欢迎词。鲍校对各位教研专家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回顾了省、市两大课题的准备、申报的历程,对两个课题的开题充满了信心,同时也非常诚恳地期待专家们的指导。

微信图片_20200610231600

随后,校教科室孔祥胜主任宣读省规划课题开题报告。孔主任的报告围绕“课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对课题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设计”、“研究思路、过程和成员分工”以及“申报、立项以来开展的工作”五大模块展开,完整而详细地报告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过程。接下来,校德育处徐辉主任做市级规划课题的开题报告。徐主任围绕“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研究成果”、“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对课题做了详细地阐述。

8ba1995338a12c9cfd0a3048121203f

各位专家在倾听了两大课题的开题报告后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江宁区教科室的三位领导率先发言,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衡其林副主任围绕省课题关键词“适性”和“思维成长”的内涵做了简单点评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陈林静副主任认为省课题的课题实施阶段性工作还要更加细化。而对于市课题,她认为缺少整体的框架,应将前期所探索的基础做一个整体的梳理。区教科室汪圣龙主任对两个课题的评价很高。对于省课题,他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主题,要将“思维”、“适性课堂”这两个关键词界定清晰,要在研究背景中增加“基于学生成长的规律”。还需要梳理实施的思路,细化每一步实施的环节。对于市课题,他提出要阐述清楚移动端的优势,要把“初中生成长过程性”作为关键词进行界定,该课题还需要增加个案研究。

a39e0cd4f48f335a17c736e4f370b68

在区教科室三位专家点评之后,两位重量级专家市教科所左坤所长和省规划办董林伟主任分别给予两个课题以重要指导。对于省课题,左所长提出要梳理前期课题研究中有价值的部分,要把“适性课堂”的基本特征进一步表达清楚。在适性课堂学习环境的建设中可以加入师生关系这一重要的文化建设。针对市课题,他给出两大意见:第一,一定要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评价;第二,评价一定要谨慎。以记录为主,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必要的、迫切的部分才可以做评价。左所的指导极具思辨性,且具有丰富的建设性内涵。

6b6dcc9aad7612a82dd053bc86adada

省规划办董林伟主任先点评了省级课题。他认为做课题既要回到初心,不忘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又要预见成果,预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围绕着“为什么做”、“做什么”、“做成什么”,他从课题的价值谈到适性课堂的特征,从环境建设的意义谈到深化发展学生的思维,很多见解既精准而又非常具有操作性。

针对市课题,他提出了几个问题:谁来评价?评价什么?系统做成后谁来使用?通过这几个问题他表示做评价其实很难,因此,要将评价的目标定位在“引导”、“激励”上。

1178a179598a6b75925523937da5727

最后鲍校长代表课题组成员做总结发言。首先,他认为几位教科研界“珠穆朗玛”般的大师的指导给我们描绘了美好的蓝图,也提出了精准的意见。这不仅是一次开题论证的研讨,更是一次难得的宝贵培训。接着,他希望这两大课题能够乘着教改的东风,抓住新形势下的机遇,借力于省市专家的引领,依靠本区教科研领导的力量,扎扎实实做出有价值的成果。最后,他代表两大课题组成员表示一定倾尽全力,努力攻关,完成课题任务,不负省市级专家领导的厚望。

f38ea3340dc1c1ca5ba09e207de1e64

此次竹山中学省市两大课题的顺利开题,拉开了竹中课题研究的序幕。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初夏,可以预见一个更加美好的课改探索的光明前景。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

Copyright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竹山中学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