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竹山中学第二学期第十三周升旗仪式
端午节,不仅仅有如美味飘香的的粽叶,争相竞发的龙舟,还有浓郁深挚的“家国情怀”。涵养“家国情怀”,就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国人使命感,唤发做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不断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进步凝聚磅礴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升旗仪式统一在室内进行。
升旗手介绍:本周的升旗仪式是由初一(5)班的查日和、胡者也两位同学担任。班主任祁相明老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升旗手:查日和、胡者也
主讲人:郭心奕、胡玉正
演讲稿: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浓情端午,粽叶飘香”。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公元前21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得知后,划船打捞他的真身。为了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当地老百姓把树叶包的饭团等以及雄黄酒倒入江中。后来就形成了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简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现在,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
端午节是一一种传统,也是一一种文化。也是我们的魂。屈原并没有因为别国的强大而抛弃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别国。他的忠是一种广义的,一种大爱,一种永恒,不计报酬与代价。用灵魂之歌来谱写生命之歌。也许我们一-生都不会遇到这种大事大非的事。但你是否考虑过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其实又时刻都体现着忠,不计报酬与代价的忠与你自己,忠于你所爱的人,忠于爱你的人。平凡,朴实没什么不好,就看你如何走出自己的路,放出那属于自己的光芒。
今天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