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杜郎口感悟之二
《类似于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课堂改革》
一.他们都是原创性的改革实践。
杜郎口把原来的以教为中心改革以学为中心,把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了以学生为中心,把以教论学改为以学论教,把教师怎么讲的好、讲的多改为怎样让学生学的好,学的多,极大的解放了学生的学习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杜郎口校长崔其升在他高中数学只考57分,数学学教师是他的亲戚,给他一个机会代课,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感悟出学生展示对潜能的激发。而当时,杜郎口中学又处于生源差、教师弱的现状,濒临合并的境地,使他义无反顾的强力推行课改,这种做法是可以推广,但无法复制,只有我们每个人从自身经历和本土实际出发,体验课改的原创性。
小岗村把原来的生产队土地统一使用改为分包给18户农民自主使用,极大的解放了当时的劳动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时的生产队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粮食生产地下,这种情况下,18户农民才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
二.他们都是具有草根性的改革实践。
小岗村的改革开始于18户农民用18个血手印郑重承诺由低层农民自发进行实践,杜郎口中学的课改也开始于崔其升校长带领的几十人教师自发的进行实践,由于教师的传统惯性作用,始终改变不了多讲,抢学生话语权的现象,崔校长一班人才规定“45+0”的课改模式,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教师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改变,他们又新规定了“35+10”的课改模式。
三.他们的实质都是释放权力,调整关系的改革。
小岗村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了农民,释放了农村对土地的使用权,调整了生产队与农民的关系,以农民为主,生产队给予帮扶的方式极大调动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变苦为乐。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权和话语权,调整了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帮扶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上的学生们乐在其中,改革了学生成长的方式。
四.一些思考:
1.他们改革的目标都有鉴定的信念,改革也都初见成效,但为什么30年年小岗村的现在,只是温饱而没有走向富裕呢?哲理就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向纵深如何推进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到底到底行在哪里?是改门类?还是改内容?改教材?课改的检正应该是学校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教研文化的改变。
2.提升教师的素养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教师讲的更好,还是……?
3.制度创新优势是否用到了极致,燃到了尽头?
南京竹山中学 潘晓春
2011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