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问题:高效课堂下的“预设”与“生成”是如何实现的?师生各自需要做哪些工作?
高效课堂的魅力所在是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作为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吸收课本和各种教学资料的精华,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赋予课堂更多的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和生成性,让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高效课堂的教学是动态生成的
动态生成的高效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也很想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高效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活动,个性展示等方式生成的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点,这其中有更重要的如:习惯、策略、技巧、思路、方法等。一句话,高效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动态生成的高效课堂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本来就应该丰富多彩的,只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高效课堂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
二、高效课堂的课本是动态生成的
高效课堂中,课本不再是既定的、高高在上的“圣经”,教师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转变成为“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高效课堂倡导的导学案就是教师在兼顾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而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自主课程。
就内容而言,教师要对教科书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多寡、增删与否,均要依据该校、该班、该生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具体的“人”。
三、精彩的预设收获华丽的生成
1.导学案编制中自主学习的预设
教师编制导学案时应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创设有针对性、趣味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的导学案倡导情境预设问题化。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将“问号”溶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的生成达到最佳状态。
2.小组讨论环节的问题预设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交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如何当好互动机遇的提供者、创造者呢?在导学案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创造讨论的话题,精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氛围。
每个学生是否经过自身充分的思考也是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而在与其他伙伴紧密、丰富的合作中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发现,也有利于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几方面获得成功体验的生成。所以,教学过
3.展示过程捕捉点化,不断生成课堂教学资源
高效课堂形成了可变的师生多向互动的关系,形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会促使多向、多种类型信息得到交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认知、精神等得到有效的发展。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期望的标准答案,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发生争论,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给师生带来一种意外发现的满足。这些信息充满了整个课堂,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它们纳入到预定的答案中去,那么刚刚擦出的“火花”就会即刻消逝。开放课堂滋长的这些信息是教育的资源,教育的财富。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着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熊熊的燃烧起来。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知识是在活动中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的,通过语言表达自主“内化”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了这样的一条发展通道,把教转化为学。在学生的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实现在“动态”中落实教学,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充分发展,使课程变得更具人文关怀,让课堂充满智慧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