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声声传雅韵,民歌阵阵品江南
——江宁区中学音乐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展示活动在竹山中学开展
2023年3月29日,江宁区中学音乐学科“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江南民歌及民乐”大单元教学设计展示活动在竹山中学竹新路校区顺利开展。我区中学音乐学科教研员张超英老师组织区中学音乐学科教学骨干、片长、教研组长、入职五年的新教师以及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实习生、见习生共8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中,三节示范课围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江南民歌及民乐”这一主题,从苏北、到苏南再到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民族民间音乐为线条,对江南 民歌、器乐以及戏曲进行再整合,形成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扬州节拍、江南锡韵》由齐武路中学赵倩老师执教,主要教学内容是一级曲目《杨柳青》的学习,赵倩老师用古筝弹奏了一首《茉莉花》,情境导入将学生引入到江南音乐的学习。通过音乐游戏,结合声势动作念歌词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入打击乐器配合歌曲演唱调动课堂气氛,尝试方言的演唱增强了民歌的地方特色和韵味,竖笛吹奏辅助二声部教学,再过渡到师生合作创意性地感受歌曲二声部。结合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拓展欣赏锡剧《双推磨》,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了解了民间戏曲的韵味以及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第二课时——《江南音韵》由竹山中学的陈怡锦老师执教,民歌《无锡景》的教学中“节奏连连看”环节中的节奏练习轻松有趣,不但结合了音乐艺测的要求,还提前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辅助了歌曲教学;《二泉映月》的欣赏过程中,层层递进,结合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生平故事、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以及学生袁同学精彩的演奏,让学生们通过乐曲聆听感受、竖笛吹奏交流、作品分析总结的方式去理解作品,感受这首经典之作的魅力。
、
第三课时——《丝竹江南》由东山外国语学校的戴玮老师执教,在欣赏的过程中,用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单的形式来完成对紫竹调:小、轻、细、雅风格特点的总结,通过听辨补充旋律、师生合作等方式讲解“加花、减花”的创作形式,结束加入了学生的创意实践和老师的小提琴演奏,中西合璧共同演绎,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层层深入,比较直观,易于学生接受。
三节课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江南民歌及民乐”,通过对民歌深入的学唱,特别是方言版的演唱体验,了解了江南民歌来源于生活、善于表现生活情景,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联系的特征以及柔和婉转的风格特点。通过对《二泉映月》中音乐要素的变化分析了解作曲家华彦钧情绪、情感的变化,即使身体残疾、穷困潦倒,也依然饱有一份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的向往。通过对《紫竹调》的学习了解江南丝竹的常用乐器、加花与减花创作手法及表演的即兴性等特点。学习无锡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双推磨》,感受江南无锡地方戏曲特点。在歌曲演唱、竖笛演奏、音乐欣赏、情景表演、填词创作等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感受并了解了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节课后,区中学音乐学科带头人、中学音乐核心组成员,竹山中学王芳老师结合本次大单元设计的主题,开设了《传承民族音乐,增强文化自信》的讲座。王老师结合三堂展示课分享了本次大单元设计的思路和经验,并生动地讲述了学习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必要性以及意义,在场的教师们收获满满!
讲座结束后,教研员张超英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做了精彩的总结。张老师首先对给予本次活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竹山中学校长室、德育处、教务处、年级部及音乐组表示了衷心感谢,对竹山中学音乐组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竹山中学学生的音乐素质予以了高度赞扬,同时对三位授课教师表示了充分肯定。之后张老师针对大单元教学设计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和建议:第一,讲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的必要性;第二,提出了本次主题活动的可塑性;第三、提醒老师们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注意要依据课标、教参要求,结合学情等确定单元主题、学习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同时再次强调“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我区中学音乐学科教研近几年探究的主题,并鼓励老师们多思考,多探索,建议将区级“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活动”融入各校学科校本教研,以此为抓手,积极践行新课标。
午餐后,张老师紧接着又组织区中学音乐学科核心组成员针对“大单元教学设计”主题活动进行深入研讨,并对后期相关工作做了部署和安排。
丝竹声声传雅韵,民歌阵阵品江南,本次主题活动参与师生一起在丝竹声中、民歌声里,感受江南音韵的那份典雅和独特的魅力!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每位音乐教师的历史使命,愿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种子在莘莘学子们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永远传承。
撰稿人:欧阳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