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体验获得教育 让教育服务社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在家中校内两个样,在家中物品非常爱护,在校内公共财物肆意破坏;家中自己的房间不愿打扫,教室卫生却认真负责;生活上,一方面讲究穿着和品牌,花钱大手大脚,要车接送上学;另一方面好逸恶劳,在家中不愿承担一点家务。在公共场所,有些学生扔垃圾,损坏消防箱、脚踏墙面更是屡见不鲜;遇到“学雷锋纪念日”、“助残日”等活动,大批的“志愿者”在敬老院、社区等地进进出出,卫生不知道被打扫了多少遍,做秀成分甚浓,这里的服务对象被搞得疲惫不堪。日子一过,“志愿者”们便不见了踪影。
我们也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家长无奈的说:现在孩子条件比我们小时候好多了,却不珍惜现有条件,努力学习,只知道玩游戏,家务活一点都不肯干,还不能批评。老师失落地说:为什么给学生讲了那么多道理,学生还是我行我素,怕劳动,没有集体荣誉感?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经过反思,必须在教学改革的同时,进行德育改革,进行方法创新,积极开展有效德育的研究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和 “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的影响下,主动、自主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最终获得健全的发展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直到2009年,江宁区教育局邀请北京海淀区外国语学校章鹏校长来我区做体验式德育报告,给我们德育工作打开了另一扇窗户。2010年3月,我校派出20多名骨干教师前去北京学习,回来后以点带面进行培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德育的现状和体验式德育理性认识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以来,我们发现:家长大都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关注学生品德的养成。特别是初、高中迫于升学压力,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文化课上,德育活动流于形式,小学虽然学业压力相对来说小一些,德育活动也开展的轰轰烈烈,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活动形式传统单一,从整体效果和教育效果看,还很不尽人意。
初中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传统的德育模式常常表现为说教式,即老师说、学生听。对学生而言,德育是从外到内,居高临下,被动式接受;对教师而言,则是机械式、填鸭式的灌输,其效果也就不言而喻!还有一些学校认为德育讲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加上受教学成绩困扰,在校内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德育活动少之甚少,更多的是靠在课堂上的说教和学科教学来实现。学科的德育固然重要,但学生更多地是停留在简单的认知层面,不一定有认同感,更不容易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接受的是“关于德育”的教育。还有一些学校德育活动不少,仅仅体现在几个特定日子,这是功利性的德育活动,与德育的目标相悖。
多年实践证明,体验式德育是学校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所谓体验式德育,是指学生在游戏、社会实践、劳动等活动中,把德育目标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升华为自身的一种品质,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活动。体验式德育,对学生而言,是亲身体验、经历、感受,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自我教育;对教师而言,则更多的是策划与指导。体验式德育抓住体验、反思、分享、升华四个环节,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就是体验活动最好的诠释,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让亲身体验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从而形成长久稳定的道德价值取向,成为一种素质、一种习惯,伴其一生、终身受益。
二、体验式德育的实践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
在组织建设层面,竹山中学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成立了有区德育教研室有关专家、校分管领导、德育处人员参加的体验式德育中心指导组,定期开展工作,定期教研,为指导德育活动、培训班主任出谋划策。在校内,我们成立德育教研组,成员有德育处人员,班主任骨干等定期就校内的德育工作进行研讨,为德育活动的开展提出建议,为班主任队伍的成长搭桥铺路。在年级部成立德育备课组,具体就年级部德育工作进行讨论,提出建议,进行实施。
2、注重队伍培养
在队伍建设层面,加快体验式德育培训力度。一方面我通过经验介绍、体验式主题班会等形式发挥优秀班主任、老班主任示范作用,,本年度我们开展了四期班主任沙龙,优秀班主任张爱玲、老班主任陶传兰老师分别介绍体验式主题班会流程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重点培养年轻班主任,观看魏书生关于班主任工作视频,每位班主任配发《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对他们真心培养,真压担子,要求他们抓细节、多请教、常学习、摸规律,从多个层面诠释班主任工作内涵。还通过班主任案例评选,把一些好的做法汇编成集,使年轻班主任收益非浅,加快了队伍建设的步伐。
3、体验式德育和适性课堂有机结合
我校自07以来开展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后经发展定名为适性课堂。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小组合作、组内交流、大组展示、星级评比得分与适性课堂流程不谋而合,丰富和发展了适性课堂,也使得体验式德育活动更加得心应手,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成就了我校工作的两大亮点。
4、完善考核评价
在考核评价层面,本学期在原有基础上,修改制定了新的竹山中学班主任考核机制,把体验式主题班会纳入考核,每学期至少两次次体验式主题班会,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觉的开展活动,凡未开设的评优实行一票否决。
5、建立校本课程
在德育实践的同时,我们不断进行总结,根据三个年级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尝试建立适合我校的德育活动体系课程,做到月月有主题,年年有发展。在教研组同仁努力下,已经开始逐步编写《竹山中学体验活动手册》,不久开始定稿。
6、开展了不同主题的体验活动
“奉献集体,友爱协作,扬传统美德” 班级主题系列活动。
竹山中学自引入体验式德育以来,其主题班会成为该校德育的一个亮点,先后有十多个班级对全校开设了“我爱我班”、“沟通与协作”、“集体的力量”、“励志与挑战”、“青春期的阵痛”、“贵在坚持”为主题的体验式班会活动,一大批班主任经过骨干班主任的班会示范,逐渐学会它的流程和要领,渐入佳境。在个别班级开展“一日班主任”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班主任不仅辛劳,而且还要有处理问题能力和艺术。在班级进行的“五自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把班级各种细小事务分解到人,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
我们以往常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这种认识会使那些成绩长期处于中下游的学生失去自信、甚至是不求上进,自暴自弃,进而违纪。同时,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品德修养而变得自私自傲。有些学生在班级中不会与同学交往、集体观念淡薄。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道德缺陷,给他们的人生之路埋下隐患。为此我们开展了全员参与的 红五月“艺术月”、十一月“体育科技节”、“运动会”、 “元旦迎新年联欢”、“班级各种之星”评比等活动,用笪校长话说:用多把尺子去衡量人,可以量出一批好学生。这些活动涉及到音乐、艺术、体育、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很多内容,初二学生自编自导文艺表演、申报组织校运会为大批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特长、青春风采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后,会逐渐自信起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调适自己。在活动中为了给集体争得荣誉,学生们团结互助、全力以赴地准备和参与。无论是成功获奖后的欢呼雀跃还是与奖项失之交臂后的痛哭流涕,都蕴含着学生深深的责任意识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感恩父母,勤俭节约,理解父母心”家庭主题系列活动。
针对独生子女懒惰、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真诚交往相处、不懂得感恩父母的现实问题,我们在全校开展了“浓情五月,感恩父母”道德体验活动。活动内容之一在班级开展“理解伟大父母心”、“感恩父母”等体验式主题班会,在一些班级,学生领取编号的鸡蛋带在身边24小时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难,从而感恩亲人、孝敬长辈。通过 “亲子问卷”调查,尴尬的显示父母和子女的沟通较少情况。开展“蒙面摸手认亲”活动,了解父母和孩子是否熟悉,当孩子和妈妈摘下眼罩和亲人双手相握时,他们为这奇妙伟大的情感而落泪。活动内容之二是让学生利用休息日帮助父母打扫卫生、做饭、洗衣、上菜场买菜、为父母洗脚等。在这些体验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简单的家务劳动,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增进理解、沟通。活动之三是接待亲朋好友的“迎来送往”活动,过年过节的接待让孩子当一日主角,让学生体验人与人交往中的热情、礼貌、尊重等品质。
“走进社会,学会服务,增强责任感”社区主题系列活动。
我国城市中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天生就受到“公主王子”般的待遇,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他们习惯被爱,却不知道关爱自己的亲人,更不用说社会上的其他人。所以,我们充分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东山文明城区创建时,各班成立了交通疏导和车站引导小组,利用节假日进行活动。团总支组织“啄木鸟”行动,让大批学生走上街头,清除牛皮癣和寻找不文明行为。德育处组织部分学生跟随不同工作岗位职工一日,了解其工作情况,感受劳动的艰辛。校文艺志愿者走进骆村敬老院,不同主题共十多支志愿者小分队,例如社区服务、、义卖、捐助希望工程、手拉手城乡结对等。他们在活动中丰富阅历,提高组织、协调、交际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在活动中体验社会中的美好情感,传播文明,传播爱心,理解了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增强公民意识。
三、体验式德育的成效
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中生根、开花、结果,班主任积极主动在班会课上开设体验课,学生盼着每周班会课到来,德育处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后咀嚼回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分享着各自的感悟,力争让家庭、社会和学校形成教育共同体。
1、学生在体验活动进行表达、反思、分享。
学校、班级和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把内部反思与外部活动有机结合,都会写下体验活动中的表现和心理感受,进行自我反思,同时把自己写的感受拿来和同学分享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自我评价,取长补短。然后各班将所有学生的感想装订成册。
这些装订简单的册子里,真实记录了每个孩子的成长瞬间和心路历程,是难得的精神食粮。比如李子木同学写到:“亲口吃梨知酸甜,亲身下河知深浅,只有实践了,我才明白了助人为乐的真谛。”、“这次劳动中,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看到父母每天上班回来,不仅要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还要做家务,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拿我的学习和家长所做的一切相比,简直微不足道。”。近来,班主任发现,孩子们的行为在悄然变化。家长也反映“孩子明显爱做家务了”、“做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再也不要钱了” 。
2、学生文明习惯逐步养成,教师树立了“全员育人观。
学校坚持开展的体验式德育活动,在学生身上产生了深刻的认知影响、情感影响,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已深入到每一位学生之中,尤其通过大力倡导“五自管理”,学生身上原有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逐步在改变。现在,学生看见老师鞠躬问好,看见垃圾弯腰拾起,遇到他人有困难主动帮忙,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随处可见……学生时时在关注着自己、关注着同伴、关注着老师、关注着亲人、关注着集体、关注着生活……,另外在全校教职工中树立了“全员德育观”,即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它包括三层意思:人人都是学生的榜样,人人都有教育学生的义务与责任,时时处处都有德育工作。
3、家长、社会逐步和学校形成教育共同体。
我校德育活动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我校开展的“新三好”即“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区是个好公民”的活动受到广泛认同,新三好要求学生为家庭、为社区完成一定工作后有有家长签字,社区盖章才能有资格申报。
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达到最大合力时,教育效果就会达到最佳。所以,要让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认同开展体验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予以支持。进而形成一个教育共同体,成为体验活动的一个引导者。活动让家长及社会上的很多人,都认识到了体验活动本身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已经成为实施教育的一员。
我们是做基础教育的,初中阶段又是义务教育的最后三年,一直以来,我们以“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为育人宗旨,切实把好学生成人教育关口。今后,我们将根据时代需要、生活变化,学习借鉴校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大胆创新,通过更丰富的体验式德育活动,把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结合起来,展现人生道德的温暖、道德人格的崇高,彰显德育活动的精神魅力,让学生在美好的感受中达成德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