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性课堂】竹山中学两校区举行“‘金陵微校’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会”
技术与文本同在,思维与生活共存
为推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基于“金陵微校”学习场景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变革教师教学方式,深化竹山中学两校区“适性课堂”的课堂改革,2024年10月24日下午,南京市江宁区电化教育中心、江宁区教学研究室、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江宁区潘森云名师工作室,在南京市竹山中学竹山路校区隆重举办了主题为 “‘金陵微校’学习场景下初中语文基于‘未来教室’应用教学研究”活动。活动在竹山中学“外外”报告厅及五楼未来教室两个场地同时进行,来自江宁区和秦淮区多所学校的语文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江宁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周金霞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竹山中学孙振坤书记全程陪同。
活动伊始,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汪萍老师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展示课《我的白鸽》。汪老师巧妙利用平板电脑这一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平板向学生推送预习材料,并设置了字词检查环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扎实掌握基础字词知识。汪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递进式学习任务:“我为白鸽起名”——激发学生无限想象,“我观白鸽本性”——引导学生深剖文本,“我给文章配图”——鼓励学生文图转换,“我心中的白鸽”——分享学生生活片段。这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不仅全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巧妙地将“生命间的相互信任与尊重”这一深刻主题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文章的核心价值。
同时,竹山中学陈凤仪老师在未来教室开设公开课《登勃朗峰》。她以“新课标”为依据,使用“金陵微校”技术驱动课堂、优化教学,将游记文本上出别样的趣味。课堂上,陈老师分三大任务展开教学:任务一:归纳行程,说说作者这天过得怎么样;任务二:走近奇人,描画车王形象;任务三:欣赏奇景,感受文字和自然之美。整节课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与文本融合之妙。她引导学生使用平板电脑,选择课文关键词,采集学生的大数据生成词云,当堂形成个性化解读。最后,陈老师运用智能系统发布任务,让学生完成五十字左右的景色描写,并用平板电脑拍照上传现场提交,再运用智能系统分析统计,充分体现了科技与语文的深度融合。
紧接着,南京市将军山中学的陈湾妮老师带来了一堂综合性学习展示课《成语之用——第三单元阅读综合实践》。陈老师借助AI技术,带领学生梳理课文中的成语,引导学生在课文情境中初步理解成语释义,并体会其表达效果。随后,陈老师让学生分类整合成语的运用情境,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中加深对成语释义的理解,并初步探究成语的使用规律。课堂上,学生尝试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成语,从而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答都能及时通过AI软件呈现在大屏幕上,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与此同时,南京市钟英中学的李巍巍老师开设了一节《我的白鸽》同课异构示范课。她运用“人与动物”主题绘本征稿这一情境导入课堂教学。课堂上老师创设真实的情境与学生对话,从图文并茂、画风优美、立意深刻等多个角度与学生共创绘本。接着,李老师让学生们在课本上做旁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主题,并拍照上传、当堂分析。她引领学生当场给AI发布详细指令生成对应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加深文本主题的解读。学生们自己发布绘图指令、自己生成图片、再自己评价图片,将课堂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实践性。
随后,南京市觅秀街中学的关冰洁老师执教了《猫》这一课文。关老师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本,创建三只猫的档案。然后她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探究第三只猫命运的根源,进而深入讨论人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关老师充分利用“金陵微校”平台发布课堂互动任务,并给学生明确的倒计时时间,同时利用AI软件生成猫的图片,使文字描绘中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本节课最引人入胜之处,无疑是AI技术生成的郑振铎先生智能体。学生可以直接与其对话,进行深度交流。这一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与会教师赞不绝口。
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的周伟老师执教了《苏州园林》一课。周老师设置了真实有趣的情境——为南京景点拟写宣传稿,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说明”。她运用多样的信息技术,带领学生感知文本、体味语言、领悟情思。整节课将学生思维具体化,让文字变得可听可评,让学生从想象走进现实,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之情。同时,利用观点云、同屏、聚焦等各种网络新技术,同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示范课后,老师们齐聚“外外报告厅”。南京第一中学初中部赵晔老师、特级教师潘森云老师及电教中心副主任周行满老师先后对六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赵晔老师首先对六位老师的课堂做出高度评价。他认为老师们在课堂上都能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将“金陵微校”与AI技术结合,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还高度赞扬了老师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精巧的教学设计及恰当的信息技术运用。赵老师提出,未来教师们应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据统计、同步展示、动态评价、语音识别、图片生成等功能,真正打造以课文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科技为羽翼的新型课堂。
接着,江宁区初中语文潘森云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潘森云老师对此次教研活动做出评价。她用“高级、高端、高兴”三个关键词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并指出教师应该主动拥抱新技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面对新鲜事物,带领学生进入“技术与文本同在,思维与学问共存”的动人课堂。
接着,电教中心周行满副主任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手段也应该随之不断革新,活动设计的精巧性离不开信息技术任务的契合度。最后,周老师对全体语文教师的未来发展给予了厚望。
活动最后,江宁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周金霞老师做了总结。周老师首先肯定了今天的六节课,肯定了执教老师对现代技术的深度学习和熟练运用。周老师认为教育数字化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年轻教师一定要具备强大的技术学习能力、大胆创新的实践能力,努力借助“金陵微校”等资源平台,探索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路径,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型,做一个不被时代淘汰、不被技术淘汰、不被同行淘汰的新时期教师。
“技术与文本同在,思维与生活共存”,让技术驱动课堂转型,让智慧课堂为语文教育锦上添花。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年轻教师在活动中看到了生长的路径,找到了发展的平台,确立了新的奋斗目标,获益匪浅。
撰稿人:蒋希妍 杨静微
校稿人:李雪芬
审核:周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