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凝心聚力
学期初,为进一步适合学生成长,培养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在江苏省孙振坤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渗透德育)、孙振坤德育名师工作室、孙振坤创新劳模工作室组织下,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承办了“孙振坤南京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及“江宁区教师进修学校”共同主办的区级教研活动。本次教学展示活动的主题为“深耕细研,凝心聚力”,孙振坤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竹山中学两校区相关学科教师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刘莉老师在七(37)班开设英语公开课《七A Unit 3 Reading 1》。这节课的目标是教会学生与学校各个相关地方的另外几个单词和短语,引领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学校及相关活动,增强维护自己的学校和以校为荣的责任感。本节课刘老师在welcome学习的基础上,用英文解释让学生猜测different places at school ,在学生熟练掌握单词的条件下,引出相关短语。在pre-reading 环节,让学生猜测文中可能会提到哪些地方,并给猜对的同学奖励,接下来listening的环节学生能容易地听到四个重点地方。while reading环节,学生边读课文边完成相应练习,学生逐渐掌握相关语言点,能有效输出。after reading环节,学生小组合作分工画本校图画,写video script ,口头讲述,人人参与,课堂气氛热烈。最后留下作业,一个同学用班级手机拍10张学校地方的照片,每位同学选2—4个地方介绍,体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
王慧老师在九(28)班开展《论教养》一课。王老师巧妙地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缺乏教养的事例作为新课的引子,这种贴近生活的导入方式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王老师展现了她工整的板书和熟练的教学技巧,使得整堂课节奏紧凑,氛围轻松活跃。她不仅把一篇议论文讲得有声有色,还通过生动的例子和详细的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教养的重要性和论证方法的应用。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对于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回答尤为精彩,这不仅展现了他们扎实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了他们有效的答题技巧。整个课堂充满了求知和探索的热情,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知识和成长。
刘虹老师开设的《生物的分类》教学目标明确、清晰、具体,关注学情。教学设计新颖,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开篇创设生活情境,在超市里,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学过程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问题设置有层次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参与度较高。刘老师的基本扎实,能充分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手段多样,上课有激情,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节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
段秀玲老师在九(28)班开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段老师通过情景日出东方引入主题,通过将实际情景抽象出数学模型中的圆和直线,让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有了深切的感受。接着段老师又通过圆固定,直尺移动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在圆和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循序渐进,让学生切实感受位置关系。紧接着通过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是通过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体现的。通过类比让学生自己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也可以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体现。同时也深化了点到直线的位置关系本质上也是点到垂足即点的位置关系。老师非常关注学生互动,以及学生的基础,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很高,整体效果非常好。
白康玲老师在进行了题目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创新探究》的讲座。白老师的这次讲座从三个方面展开:她首先谈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强化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接着,她谈了培养初中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方法;最后,她说英语老师要充分地采取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们创建一个开放包容的英语口语训练环境,让学生们的英语口语得到充分的训练,提升学生们英语口语表达的能力。英语组的老师们参加了此次听讲座和研讨交流活动,认为本次讲座内容非常实用。
在课后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示范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享教学心得,提出改进建议。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更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本次活动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撰稿人:朱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