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朴素纯粹”学风中赓续爱心、传承文化
在美好的教育时光里,竹山中学始终秉持创新精神,积极践行一体化办学理念。孙振坤书记、王蜜校长带领着全体竹中人在内涵发展中不断深耕,全心致力于课程建设,其内的《里里外外》课程,宛如一幅幅绚丽的画卷,铺展着教育的底色。
竹山中学两校区“里里外外”的德智课程里有时光里、书信里、电波里、班会里、微信里、闲暇里以及网络外等。
走进“班会里”--“体验式班会”
孙振坤书记亲自设计班会的逻辑框架,亲自执笔“班会”的教学设计,带领着两校区的德育处精心研发班会课程。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的班会课引领学生从自我发展到与他人合作,从行为规范走向文化引领。三年,100余节班会课。竹山中学还将班会课搬到了“室外”进行体验式班会课。
“体验式班会课”是竹山中学两校区“班会里”的一种形式,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各种与主题相关的情境、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去感悟、思考、探索,进而实现自我教育、提升品德修养以及培养综合能力的班会课形式。它改变了传统班会课以老师说教、灌输为主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在体验和主动学习。
在江苏省孙振坤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渗透德育)、孙振坤德育名师工作室、孙振坤创新劳模工作室组织下,11月11日下午南京市竹山中学两校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进校园及爱心义卖活动”的两个小时的体验式班会课。
活动前,两校区所有学生在班级进行《在“朴素纯粹”学风中赓续爱心、传承文化》的20分钟微型教授课。
而后,各班学生和班主任来到操场上,孙振坤书记亲自参与本次的班会活动。每个班级的摊位前都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商品,有实用的文具、知识丰富的书籍、精美的装饰品以及可爱的玩具等等,有的班级甚至在摊位前现场绘制漆扇、制作其他手工艺品。这些商品承载着同学们对于这次活动的重视以及同学们的爱心和低碳生活的理念。
本次体验式班会(义卖)将近两个小时,为了为班级募来更多善款,各班更是追求创新,别出心裁。有的同学主动走出摊位积极宣传,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自己摊位的商品和义卖的意义;有的班级制作了精美的海报,用绚丽的色彩和吸引人的图案吸引过往师生的目光;还有的班级通过弹吉他唱歌来吸引大家的注意,整个义卖现场充满了活力与热情。
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表达爱、传达爱的机会。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大家往往忙碌于自己的学业,而义卖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去交流。在义卖的过程中同学们借着“买卖”活动与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同学们分享者生活的点滴和对于爱好的共鸣。通过参与义卖活动,学生们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有责任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社会
责任感将伴随他们成长,促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积极地参与公益活动,为建设更美好、更和谐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与义卖活动一起开展的还有“非遗进校园”活动。学校邀请各位非遗传承人来到活动现场,这些手工艺人们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展示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雨花茶、金箔、剪纸、面塑、皮影戏、制香、编织等项目摊位前人头攒动,孙振坤书记也来到现场,和学生们驻足观看,惊叹于手工艺人们的精湛技艺。他们不仅被这些传统技艺所吸引,更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特征和民族审美情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紧密联系。对于初中生而言,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通过接触非遗,初中生可以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同时,非遗也能引导初中生深入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学生们在这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中,不仅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还激发了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本次“在‘朴素纯粹’学风中赓续爱心、传承文化”的体验式班会课在初冬的暖阳中完美落幕,每一位同学都在结束时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本次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竹山中学《班会里》之“体验式班会”解读及价值:
含义:我校体验式班会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各种与主题相关的情境、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去感悟、思考、探索,进而实现自我教育、提升品德修养以及培养综合能力的班会课形式。它改变了传统班会课以老师说教、灌输为主的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在体验和主动学习。
常见形式及示例:
角色扮演:比如在以“理解父母”为主题的班会课上,让学生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模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孩子考试失利后父母的教导、孩子想要买某样东西时与父母的沟通等。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能换位体验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和自己平时行为的恰当与否,增进亲子间的理解。
团队活动:在“团结协作”主题班会中,组织学生开展如“齐眉棍”“多人绑腿跑”等团队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深刻体会到团队成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重要性,也能感受到因协作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因协作失败带来的遗憾,从而更好地理解团结协作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意义。
社会实践活动:如“关爱他人”主题班会,老师组织学生走进了社区,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或者去特殊教育学校与那里的孩子一起互动交流……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他人的生活状况和内心需求,培养自己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体验式班会课的价值
对学生个体的价值:
深化道德认知:传统班会课上学生可能只是表面地记住一些道德准则,而体验式班会课能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深入理解道德观念的内涵和意义。例如我校学生在参与了“诚信”主题的班会体验活动后,学生对诚信在人际交往、考试等不同场景中的重要性会有更透彻的认识,而不只是知晓诚信是一种美德这么简单。
激发情感共鸣:通过体验,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触动。比如在以“感恩老师”为主题的班会中,让学生回忆老师为自己做的点滴,再通过给老师写感谢信、制作感恩卡片等活动,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会被充分激发出来,这种情感能促使他们在日常行为中更加尊重和爱戴老师。
促进行为转化:体验所带来的感悟会有力地推动学生将所学的道德知识、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实际行动。像在“爱护环境”主题班会中参与了校园环保实践活动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觉地做好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等,真正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培养综合能力:在体验式班会课的各种活动中,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例如在团队游戏环节,学生需要和同伴沟通想法、协调行动,共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困难,这一过程就是在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对班级建设的价值:
增强班级凝聚力:许多体验式班会课活动都需要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如班级拔河比赛、文艺汇演筹备等。在这些过程中,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班级凝聚力也会大大增强。
营造良好班级氛围:通过开展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体验式班会课活动,班级内充满了正能量,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氛围会越来越浓厚,有助于打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
优化班级管理:学生在体验式班会课中不断成长,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得到提高,能自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这就使得班级管理工作更加轻松、高效,班主任等老师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成长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