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教材”到“用好教材”
在江苏省孙振坤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渗透德育)、孙振坤德育名师工作室、孙振坤创新劳模工作室组织下,2024年12月6日上午,我校两校区“三班三室”地理组第16次活动在竹山中学竹山路校区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活动主题为从“用教材”到“用好教材”——“双新”视域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活动诚邀江宁区地理教研员齐晓莉老师来校指导,孙振坤书记、刘晨副校长亲临现场,竹山中学三班三室学员、江宁区青年教师发展班成员参与本次活动。
第一环节,由五位老师分享新教材的研讨课。五位老师结合新课标要求、分解课标为学习目标、比较新旧教材内容变化,然后基于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运用新教材以模拟授课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校湖东路校区王心宇老师以大熊猫外交为情境,介绍印度申请租赁大熊猫失败为例,通过大熊猫生活环境、出差地气候调查,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习《世界的气候》。最后通过联手合作,为印度申请大熊猫出谋划策,深化熊猫外交的和合之道。
接着,湖东路校区韩茜老师以“一带一路”十年发展变化为落脚点,带领学生学习《人口与人种》,先认识人口增长特点,再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多角度认识人口增长的优劣,训练学生的读图技能。最后以“一带一路”发展新蓝图结尾,增强学生大国担当和家国情怀。
随后,竹山路校区冯湘湘老师基于学生黄龙岘茶文化村社会实践经历,引导学生学习《城镇与乡村》一节,通过奥维地图等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城镇与乡村景观差异,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再以消失的窦村为例,通过绘制景观卡片,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化的观念,达到人地协调。
然后,竹山路校区成迪老师基于学生认知,以“世遗之城”泉州为线索,从通商语言多样、不同宗教寺庙历史悠久、考古学著作《诸蕃志》为起点,带领学生领略《多样的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多样的文化。历史、地理跨学科教学,课堂新颖,内容丰富,融合教学。
最后,竹山路校区柏雨欣老师以双十一“海外购”导入,从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发展为线索,学习《发展与合作》。通过中欧班列的运输优势、沿线国际合作、责任担当,说明交通运输在如今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意义,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大国责任感。
第二环节,江宁区青年教师发展班成员分享听课感悟,老师们收获满满。
最后,江宁区地理教研员齐晓莉老师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发言,鼓励青年教师们要在“三班三室”平台的助推下,把握时机,乘势而上,聚力前行。
至此,本次南京市竹山中学"三班三室"地理学科第16次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学员们将带着新的收获与感悟继续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