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为翼展新姿,以赛促研竞风采
橙黄橘香,霜晴冻叶,正是冬日好时光。在江苏省孙振坤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渗透德育)、孙振坤德育名师工作室、孙振坤创新劳模工作室组织下,2024年12月5日,江宁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新教材优质课评比在南京市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举行。在教育创新的浪潮中,江宁区道德与法治赛课活动别开生面地展开,以“新”为核心驱动力,重塑着德法课堂的教学风貌。通过内容、形式和评价的全方位创新,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开辟了新的路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法治素养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依标而行,探索新教材新栏目
本次赛课聚焦核心素养,发挥课程育的人功能,进一步探寻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新教材教学与实施中的适切路径。赛课内容让人眼前一亮,赛课课题并非传统的新授课教学,而是新教材中的新增栏目——第四单元思考与践行。教师需打破传统教学内容的碎片化格局,以单元为单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考与践行栏目。十四位选手都依标而行,落实课程基本理念,切合价值观教学特点,切中学生生活中的真问题,以课程内容教育价值的认同与内化为旨归,突显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
二、一班双师,激发学生多元思维
本次赛课形式大胆创新,将一整节课划分为两个二十分钟,采用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时段面对两位教师的新模式。两位教师就同一教学主题,从不同的教学视角展开教学,学生在对比、融合中拓宽思维视野,激发多元思维。
第一节课,齐武路中学陈思露老师带领学生共走长征路,开启了学生对美好人生认知的大门。
接着,竹山中学赵旭阳老师以糖为线贯穿始终,以深邃的哲理和清晰的逻辑,剖析美好人生的要素。
第二节课,滨江新城学校陈瑄华老师“手”护美好人生,用充满激情的讲述,点燃学生内心对积极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之火,使课堂成为激情与梦想的孵化场。
随后,开发区学校陈日芳老师畅想2035,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励志故事,将美好人生的蓝图在学生们眼前徐徐展开。
第三节课,湖熟中学陈宏梅老师介绍车日路人生规划图,引导学生们有条不紊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框架。
然后,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许戈老师引导学生让思维发芽、在心里种花,从日常点滴挖掘美好人生的真谛,于平凡中发现不凡,明白每一个当下都是铸就美好人生的基石。
第四节课,宏运中学魏望老师带领学生采访时代明星,从名人的辉煌到普通人的闪光点,全方位地展现美好人生的多样形态。
紧接着,高新区中学杨薇老师跨学科融合,授课节奏张弛有度,使课堂成为激情与梦想的孵化场。
第五节课,东山外国语学校樊珍珍老师思考AI未来发展,互动环节让美好人生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各抒己见,让课堂变成探索美好人生的多元空间。
后二十分钟,东山外国语学校任英老师给榜样人物发朋友圈。透过社会现象揭示美好人生的本质,为学生们的人生导航。
第六节课,湖熟中学孙涵老师模拟招聘,注重实践引导,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践行美好人生的准则。
接着,上元中学李东倩老师追光而行,用励志人物让学生们直观感受美好人生的魅力,激发他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第七节课,竹山中学王云老师分享奋“豆”历程,让学生们明白美好人生不仅关乎自我,还涉及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要以更广阔的胸怀拥抱美好人生。
最后,汤山中学任沙沙老师锚定理想航向,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们清楚地知道如何从现在开始塑造美好未来,为成长之路铺上坚实的砖石。
三、双向评价,共促师生教学相长
评价体系的创新成为本次赛课活动的又一亮点。江宁区教研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罗明教研员领衔的评委专家组,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专业评审,还组织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打分和选择。这种双向评价机制,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持续优化提供有力保障。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优质课活动,无疑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共进的平台,更为探索新教材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激励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创新的征程上不断奋勇前行、不懈追求美好。
撰稿人:许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