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性课堂】“未来教室”等应用场景下初中数学“技术驱动数学课堂转型”联片研训活动在竹山中学举行
AI绘图+动态工具重塑初中几何课堂
2025年3月11日下午,“未来教室”等应用场景下初中数学“技术驱动数学课堂转型”联片研训活动在南京市竹山中学竹山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南京市电化教育馆的指导下,由江宁区电化教育中心、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两区的近百名教师积极参与学习。
第一环节教学应用环节分二个场景同时进行。在“未来教室”会场里首先来自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黄青森老师讲授了《三级形内角和》。重点讲解教材中给出的证明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其他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方法;竹山中学竹山路校区刁旻宁老师带来了精彩的《筝形》展示课。使用视频与AI绘图工具相结合,情景引入,直观呈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通过动态绘图与实例库,快速聚焦定义,学习筝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将军山中学吕泽媛老师讲授了《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吕老师使用几何画板、GGB等软件,动态展示不同四边形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四点共圆的条件,验证猜想。
在“外外报告厅”会场来自南京市第十八中学石梦雨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数学展示课《三角形的内角和》。她利用AI绘图-AI动图-AI音频生成图片“张口说话”的动画效果,充分利用GGB软件复习旧知,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和探究学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吴紫娟老师讲授了《筝形》。通过教学软件,网络平台,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展示学生书写的符号语言、展示学生做筝形的过程;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刘斯佳老师讲授了《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充分使用金陵微校工具栏中运用GGB的“在平面内取点”、“作外接圆”、“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特殊四边形”等功能使得操作方便快捷,形象直观。
第二环节由江宁区教研员陈冬老师和秦淮区教研员王平老师分别作点评活动总结,教研员们与老师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点评,既肯定了教师们的优点,又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鼓励教师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效益。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背景下,在“金陵微校”应用场景下通过人工智能等应用为信息化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课堂教学改革提质增效,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赋能教师们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