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适教育】竹山中学承办江宁区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新学期会议
批注点亮文本,思维扬起风帆
新学期,新起点,新征程!为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9月11日下午,南京市竹山中学“外外报告厅”召开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江宁区初中语文教研组长会议。会议由江宁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周金霞老师主持,江宁区各初中校语文教研组长参加此次活动,竹山中学孙振坤书记参会。
活动开始,未来科技城中学徐婧老师以一节题为“批注解读悲剧人生”的《〈骆驼祥子〉阅读方法指导课》,向全区语文教师展示了“如何让整本书阅读真正发生”。她先系统讲解了“圈点批注”的阅读策略,随后以原著片段为例,示范如何逐层批注,与学生共同得到三个“批注密码”——反应、反差、反复。接着,徐老师引导学生小试牛刀,利用这三个“批注密码”在文中寻找揭露祥子悲剧原因的证据。学生从个人、他人、社会三个维度剖析祥子悲剧的根源,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切实提升了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最后,徐老师带领学生把祥子的悲剧“解剖”成看得见的思维轨迹,也把自己的未来“批注”成一道思考题:如果我是祥子,我会怎么做?本节课从整本书阅读走向对人生的思考,实现阅读启发人的教育功能。
接下来,竹山中学刘璐老师以“显微镜·望远镜·顶摄镜”三镜联动,带领学生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骆驼祥子〉人物群像专题阅读》课。显微镜下,“祥子的笑”“祥子的泪”“祥子的喊”照见祥子“三起三落”的命运更迭。望远镜下,刘老师给出“群像阅读任务包”,通过寻找关于“祥子们”的描写,从空间、时间、人设、主题探析祥子的人生轨迹。课堂最后一镜,刘老师把拍摄视角升到“顶摄”——洞察社会之病。学生在文本聚焦中,读出社会的麻木、冷漠和自私。三镜设计对应文本细读、群像比较、社会批判,符合‘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三级梯度,为大家提供全新思路。
两节课后,南京市宏运学校皇甫二萍老师纵论《骆驼祥子》阅读方法,为我们带来题为《“圈关键妙处,点阅读门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方向交给方法》的讲座。皇甫老师认为站在学生角度上的整本书阅读,需要有一定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和鉴赏水平。她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双重视域切入,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搭脉开方,她认为教师是课堂阅读任务的发起者,是学习支架的设计者,也是引导学生展示自我的组织者。最后,皇甫老师对徐婧老师的示范课进行精准点评,引发现场教师的共鸣与反思。
紧接着,江宁高新区中学颜志祥老师带来题为《文学名著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路径——以〈骆驼祥子〉为例》的专题讲座。颜老师认为思辨性阅读的教学价值,在于超越知识,走向思维,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思辨性阅读的教学框架是层层深入,引导思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训练,培养核心素养。颜老师以刘璐老师的示范课为蓝本,现场拆解“思辨性阅读”操作要义,让我们看到思辨阅读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最后,颜老师提出从思辨到表达,要多元输出,让思维可见。从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和跨媒介创意呈现、课堂留白与支架等方面提出训练思维的策略,保障了思辨阅读的深度。
活动最后,江宁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周金霞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周老师先是点评了本次活动,高度肯定了两节课和两个讲座的价值,鼓励年轻教师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做一个“教”“研”并行的新时代语文教师。接着周老师全面回顾了上学期的主要工作,有集中视导、学科视导、主题教研、学科竞赛、期中期末命题等活动,既丰富,又有实效。之后周老师对新学期教学工作进行部署,有新教材的研训,有名师送教,有新教师的摸底,有乡村教师的培养等。本次教研组长会议圆满结束,会议内容为大家接下来的语文教学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撰稿:周丽晨
校稿:李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