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班三室】南京市竹山中学两校区举行江宁区初高中体育新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暨竹山中学“三班三室”第16次活动
聚焦“同课”展风采,细研“异构”促成长
为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新入职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2025年10月9日,江宁区初高中体育新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暨南京市竹山中学两校区“三班三室”第16次研修活动在竹山中学竹山路校区初三年级部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立定跳远”为主题,采用“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并辅以专家讲座,为全区体育教师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学术盛宴。孙振坤书记、徐辉副校长、杨美林副校长、夏乾冬主任莅临指导,区教研室中学体育教研员包德明老师和竹山中学三班三室所有成员全程参与。
环节一:同课异构,构出新意
“同课异构”是思想的碰撞,更是艺术的呈现。同样的“立定跳远”课题,三位开课教师从不同角度切入,设计了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教学流程,充分展现了体育教学的多样性与创造性。
首先,竹山中学湖东路校区的陈颖迪老师带来了一堂充满趣味与活力的课堂。她巧妙运用情景教学法,将技术练习融入游戏之中,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挑战任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较快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
竹山中学竹山路校区的万有滕老师的教学则体现了严谨与规范。他注重动作的分解与细节打磨,通过精准的示范和清晰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课堂上,个别指导与及时纠错灵活运用,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确保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
淳化初级中学凌翔老师的课程则凸显了创新与综合。他大胆整合教学资源,将立定跳远与身体素质训练、节奏感培养相结合,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组合练习。课堂节奏明快,强调在动态中完成技术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运动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应变能力。
三节公开课,三种不同的教学智慧,从趣味引导到精雕细琢,再到综合拓展,为观摩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范例,也引发了大家对体育中考项目的深度思考和探索。
环节二:名师引领,指引方向
课堂观摩结束后,三位市、区级体育学科带头人对三位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不仅展现了我区体育新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积极创新的精神,更通过直观的课堂实践,深化了教师们对体育新课标“精讲多练、注重实效”理念的理解,有效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紧接着,南京市将军山中学徐烨老师为全体与会教师带来了题为 《扎根·蓄力·拔节》 的精彩讲座。徐烨老师刚获得“南京市第十一届学科带头人”的光荣称号,她以自己从教十五年的教学经历,分享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与会人员深受启发,她以“扎根、蓄力、拔节 ”为关键词,讲述了名师成长的坚守与探索。她认为:
“扎根”,是强调教师要沉下心来,深耕课堂教学,夯实教学基本功,将教育的根须深扎于每一节常规课之中。
“蓄力”,是鼓励教师持续学习,积极反思,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为自身的专业发展积蓄能量。
“拔节”,则是期待教师在扎实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在教研领域有所建树,迎来职业成长的“拔节之声”。
徐老师的讲座贴近课堂教学实际,语言幽默且充满感染力,为在座的新老教师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注入了成长的动力。
环节三:总结提升,师生共进
活动最后,区中学体育教研员包德明老师对本次研修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同课异构”构建了多维度的对话平台,促进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共享;而专家讲座则从理论层面提升了活动的深度。此次竹山中学与区教研室的联合教研,不仅有效提升了竹山中学“三班三室”团队的研究水平,也为江宁区体育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设了坚实的台阶。
撰稿人: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