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实现“三个发展”
南京市竹山中学 笪鸿山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由此可见,科学发展的思想、方法和要求对教育的发展、教育行为、学校的工作等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目前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学习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坚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时性。
一、创新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为确保学以致用,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学懂弄通,我们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做到“三个结合”。
(一)自主学习与组织学习相结合。通过科学发展观相关读本和网络学习等形式,促进自主学习,通过专家报告、观看录像、上党课、论坛、沙龙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
(二)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和教师去淮阴支教学校送教到校、体验生活;走向北京62中、长陵中学、安徽铜都双语学校,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育教学改革举措;走向龙都中学、谷里中学、土桥中学、东善小学、湖熟中学、陆郎中学,把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和课改做法送教下乡,请名校共同体专家、省市教科院所领导来校指导,请温州实验中学、北京长陵中学教师来校交流,由此,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
(三)学习与反思相结合。学校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和教师注重学习更注重结合实际学习与反思,通过学生、家长、同行的评教评学,思考我们的工作尽力了吗?通过走访学生、教师、党员和家长,思考我们的工作尽心了吗?通过学习警示教育材料(高三学生自杀学校应承担的责任,差学生穷家长请教师吃饭——死了,南京市儿童医院徐宝宝事件……),思考我们的工作尽责了吗?通过“三结合”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思想受到了洗礼,工作变成了自觉。
二、创新实践方式,提高实践的科学性
学习实践活动应由思想层面转向实践层面,应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科学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特色发展,从而突破学校发展的高原现象和瓶颈。
(一)以校训“和”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和谐校园。和谐促发展,发展保和谐,为此,学校以“和”为其校训,要求师生深刻挖掘并理解“和”的内涵。在学校的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干部与群众、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关系。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和环境。
(二)以教学改革为抓手,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为在规范办学的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高位发展、持续发展。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不断实践,在初三年级根据因材施教要求,实行了数、理、化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并取得成功。另外,创造条件与全国名校共同体联合,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性学习改革实践;为实现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要求,在学生中实施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五自”教育活动。学校一系列的改革创新的举措和成功的经验将在中国教师报上大面积宣传报导。
(三)以教科研为抓手,注重内涵发展。教科研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为此,学校结合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课题引领,活动平台,制度建设,经费保障,激励促进,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目前学校以形成以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课题为引领,以问题即课题的小课题为基础,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目前,学校有各级各类课题二百多个,并具有大批教科成果获奖或发表。教科研为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注入了活动力和动力。
三、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发展的持续性。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气度塑造品格,尺度引领未来。学校追求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聪明的还是笨拙的;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要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个教师领略教育的趣味,让每个父母享受成功的喜悦。努力办理想的教育,即:竹山办有品性的教育。办昂扬奋发的教育,办仁心厚重的教育,办和合协进的教育。并确立“发展学生使学生成才,发展教师使教师成长,发展学校使学校成名”的办学目标,通过学生的“五自”自主发展模式和教师的“两师”(师能、师德)建设,学校品牌打造,实现学校的高位发展、持续发展、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