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森云老师,女,汉族人,1967年11月出生,南京市民盟盟员,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现工作于南京市竹山中学,担任语文教研组长,是江苏省第12批特级教师。她是南京市教育战线上一面夺目的旗帜和一位杰出的教师代表:曾被江宁区教育局作为唯一代表,参加了由南京市教育局组织的“2008年南京市第二届骨干教师高级培训班”在美国加州富乐敦大学为期21天的培训和上海华师大继教院为期一年的培训,曾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全国优质课评比现场赛课一等奖”、“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江苏省优秀中考指导工作者”“南京市第三届第四届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连续五届先进教研组组长”,“南京市新世纪教书育人楷模”“南京市教育系统‘青蓝工程优秀结对师徒’”等荣誉。
自1988年8月从南京师范专科学校毕业、踏上教师岗位以来,她能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育人教书,工作勤恳扎实、善于钻研、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创新。班主任工作,她形式多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语文教学工作,她勤奋进取、激情洋溢、风格鲜明;教研组长、年级副组长工作,她凝神聚力、善用人才、团结同仁、奋发向上;平日生活,她开朗乐观、充满活力、谦逊豁达。她一直致力以自己高尚的师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感染、熏陶、教化每一位学生——热爱学习、拥抱生活、享受人生、敬畏生命,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能把教育好每个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每个学生的人文素养当作是其毕生快乐的追求,痴情的选择和无悔的人生。
一、大爱的教育: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27年的教学生涯、18年的班主任工作,她能始终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信条,以自身的德行、形象影响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为班主任,她能全情投入、全心付出、以生为本、锐意改革创新:“班委轮流值周制”建立起了班集体的核心,确立了班委干部的威信,培养起了班主任的“左右手 ”;“一日班长制”树立了每一位学生的信心,激起了每一位学生做好自己、服务同学、赢得班级的意识和斗志;班徽的自行设计与每日佩戴、班旗的悬挂,班歌的每天必唱更增添了学生强烈的进取心和集体主义荣誉感;“班级日记”的轮流记载更拉近了她与学生间的距离,开辟了了解、沟通学生的又一渠道。她爱班如家,爱生如子:学生生病了,没饭吃了,心里有疙瘩,情绪有波动、家庭有矛盾了总喜欢找她倾诉、解决。2005届升入高中后的一栾姓男学生在潘老师的关心下,从自闭走向了开朗,从与家长的对立、抵抗走向了懂得感恩与自强,最后高考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实现了他的艺术梦想,潘老师也及时挽救了一个濒于破碎、崩离的家庭。像这样的例子在潘老师身上也很多见,而潘老师又要为此付出多少休息时间和个人精力。学生总能把她当引路者、知心人,家长们把她当作亲密朋友。她能借助于自己是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优势,在班级、年级、区级多次开设诸如《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天》,《学会感恩》《我的班级我最爱》《〈暖春〉暖我心》《吹响集急号》《站在青春的门槛》《献给母亲的歌》《永不褪色的记忆》《老师,请记住我这个学生》《生命的站台》《人生,只为这一刻》《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我喜爱的名著读书报告会》等大型主题班会活动,来唤醒学生意识、激发学生情智、震颤学生心灵。她所设计召开的家长会,每一场都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效果鲜明,家长们都能乘兴而来、满载而归,思想受到触动、精神受到洗礼、行动受到鞭策的同时,更融洽了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她用大爱温暖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每一个生灵。2002届,所带韩国学生林智贤一直把潘老师当作是她的中国妈妈,每年寒暑假回韩国,总想着早点回到中国、回到潘老师的课堂,依恋之情甚至不惜用越洋电话来传达。而她带领全班同学亲手用54颗红豆镶制的给林智贤的留言簿,也代表了班级54位学生对这位异国同学分手留念的一份最珍贵记忆。 “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这句话是她27年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真实写照。她常说:看到学生,心中会生爱,眼中会生情,手会生抚摸、事业生感动。
二、生命的歌唱:
27的教学生涯,她一直奋战在第一线,对教学特别专情专注,投入大量时间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改革教法、开拓创新、寻求师生发展的共赢,在课堂上的潘老师是一个激情洋溢、眼清心澈、用生命在歌唱的人。她常常说最喜欢的事是喜欢跟学生在一起,痴迷于他们的叽叽喳喳声并从中体会出作为语文教师的幸福。1991年,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洪宗礼老师编写的苏教版教材在江宁县进行试点实验,三年为一个轮回。刚走上教学岗位才两年的她凭着两年工作取得的成绩,很荣幸的被授予江宁县的试点实验任务。授命以后,她坚持结婚三年不生孩子,更坚持让每一节语文课都出花样、有创新、生惊喜:早自习——她让学生读他们喜爱的文学读物开读书交流会;语文课——她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逼“哑巴”学生流畅开口;阅读课——她将两篇课文同上互比作鉴赏;作文课——她几乎很少命题,总是事先让学生把他们想写爱写的作文、自主命题汇成作文题目素材库,让学生饶有兴趣的抽签作文;听说课——围绕听说内容,她自备道具让学生在准备几分钟后即兴上台展示,学生笑称她为“魔术师”;测评课——她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出试卷,组与组之间相互考查、批改、讲评;辩论课上,她经常捕捉新鲜话题与学生思维共舞:《女教师该不该上班化妆》《中学生应该不应该涉足娱乐圈》《中学生在校要不要天天穿校服》《花季雨季我的悸动》等时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能进入她的语文课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语文活动课、课本剧表演、综合性学习,她总是将几个班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展开擂台,颇有《安塞腰鼓》的豪迈气势。教室坐不下了,她将学生拉到教室前的露天土地上,学校分部的草坪、总部的操场、小桥、河边、柳树旁都有过她给学生上语文课和学生共享名篇、美文、诗词歌赋的美好记忆,她让学生每天必做“三个一”:一句名人名言展示在黑板前方、一首唐诗宋词每天背出、一篇简短练笔每天写出以强化学生基础、增强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养。
27年的教书生涯,她学特级教师于漪课堂的精深传情;学魏书生老师课堂的民主睿智;学钱梦龙老师的厚实长效,学虞业茹老师的激情、大气……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湖北、四川、浙江、山东、上海、安徽、江苏泰州、苏州、扬州、南通等地都留下了她勤奋好学、奔走耕耘的足迹,南京市的各大名校更是成了她的常去之地,撰写了论文60多篇在全国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或获奖,开设公开课、讲座80多节(场),毕业后的学子纷纷用笔墨动情的留下怀想:
老师,您的课堂是我们一生难忘的地方,在那里,您让我们快乐、为我们引航,您的每一节课都能成直播现场;
老师,我一定会记住您的神采飞扬,我们师生共同凝筑的岁月,会像黑白影片那样经典、值得珍藏。
三、教师的模范:
她是个事业上的疯子,分秒必争,永远在和时间赛跑;
她每天在校的时间是12小时,再加上在家的工作要达到15小时,她的敬业、爱业、乐业、执著堪称典范、无人能及。这是潘老师身边的同事给她最多的评价和赞叹。
身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她主动追求自身发展作他人标杆;作为教研组长,她更能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带领全组教师奋力拼搏,敢于争先,勇于创优,竹山中学语文组连续五届10年获得“南京市先进教研组”称号。南京市竹山中学加入“全国名校共同体”后,她带领的语文组成了改革的急先锋、竹中最有影响力的团队,多人多次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同仁开设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研究课。组员31人中不乏佼佼者,市学科带头,市青优、区学科带头人,区青年骨干教师,全国优质课赛课获奖,江苏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评选获奖,区优质课竞赛获奖;市优秀班主任、省中考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指导教师,区、市级个人课题,论文获奖发表等。所带徒弟吕建红被评为“南京市第六届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教育系统‘青蓝工程’优秀结对师徒”“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殷小娟获区级赛课一等奖、省级赛课三等奖,杨敏、周俊、李雪芬、许鑫、常娟等青年教师都曾获江宁区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孙振坤获南京市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全国语文报杯中青年大赛二等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开设省市区级公开课数十节。
除此之外,她对江宁区、南京市乃至浙江、安徽、四川等外省的教学教学的推动作用也是巨大的,众多学校请她讲学、青年教师拜她为师、向她请教,而她总能以大气、热情、包容、无私,为每一位青年教师率先垂范、热情指教、搭建平台、促其发展。
潘森云老师真的是用她自己满腔的赤诚和全部的心血,把祖国的教育事业当作是她的宗教信仰、心灵最崇高的寄托和生命的唯一理由!
她是当之无愧的教育战线的劳动模范、最美教师!